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困难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准则高质量推进,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创新打造了非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样板”。
丰南区大新庄镇佟一村村民马淑兰每天都要到村里的街道上打扫卫生。“近几年多亏*府帮助,我才能在家门口工作的同时,方便照顾家人。”马淑兰说。
马淑兰是年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儿患有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要长期治疗。“女儿一年的药费得3万元,我们打零工,加上4亩地的收入,一年也就1万多元,日子太难了。”成为建档贫困户后,马淑兰一家享受到了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帮扶等诸多优惠*策。去年,她家收入4万多元。
马淑兰一家的经历是我市众多依靠精准扶贫*策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国务院、省委省*府决策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人民至上,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发挥制度优势,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为全面有效推进扶贫工作,我市推出了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民*救助、消费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8项组合*策。
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且能出村务工的,推荐到中小企业就业,或向京津等地进行劳务输出;对不具备出村务工条件的,在村内安排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对不具备全天外出务工条件的,采取灵活机动方式安排“村队半天工、小时工、零杂工”。截至目前,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名贫困人员%实现动态就业创业。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
“感恩面点”——丰南区*各庄镇曹庄子村这家面食店的名字有点与众不同——这名字承载的是店主王桂媛一颗感恩的心。今年45岁的王桂媛,多年前丈夫病逝,上有80多岁的婆婆,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后,她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了元的稳定收入。此外,还享受产业扶贫资金分红,减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应缴部分,免费查体,被纳入农村低保等一系列扶贫*策。有了稳定的收入后,镇村又帮助她开了一家馒头店,每月小店盈利多元。
与王桂媛一家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通过产业扶贫走上了小康路。据介绍,我市按照“大产业全覆盖、小产业精准帮”的思路,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产业扶贫上,安排26个产业项目、资金1.26亿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产业项目精准帮扶。
从“输血”变为“造血”,扶贫对象分享着产业发展成果。
目前,全市累计脱贫户、人,“两不愁三保障”*策落实落地,全市贫困人口饮水和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贫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产业就业稳增收,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实现稳岗就业;着力构建防贫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脱”要求,构筑了“”精准防贫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百企帮千户”社会帮扶,全市有家企业实现对贫困家庭帮扶全覆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笔笔扶贫资金的注入,一个个*策文件的出台,一个个奋斗目标的确立,化作最温暖的问候,温暖了每一个心灵,擦亮了“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