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陈雪艳王湄楠如果咨询从事临检的同道: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没有人不会回答:EDTA-PTCP(抗凝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图1)。除此之外,样本凝固(图2)、大/巨血小板干扰(图3)以及血小板卫星现象(图4)都是导致血小板减少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图1EDRA-PTCP图2样本凝固图3大/巨血小板干扰图4血小板卫星现象↓向下滑动查看图1-图4然而,笔者近期在一例电阻抗通道与网织红通道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的样本镜检时,偶然发现纤维蛋白丝裹挟血小板的现象。经典阻抗法是依靠体积去计数血小板,当纤维蛋白丝裹挟的血小板体积远超过阻抗法检测血小板的范围时,就造成了血小板漏检。更有意思的是,此种现象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竟然被迈瑞BC-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纠正了!
图5图6如图5-6,PLT-I通道的血小板计数为36×/L,PLT-O通道的血小板计数为×/L。仪器报警血小板聚集,推测样本因EDTA-PTCP所致检测结果异常的可能性极高。然而镜检时所见与我们的猜测相去甚远。
外周血涂片,低倍镜下观察到片尾可见大量呈簇分布的浅蓝色物质(图7,红色箭头指向位置),高倍镜(×,图8)和油镜下(×,图9)清晰地看到血小板缠绕于淡蓝色纤维蛋白丝之间。
图7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低倍镜下结果图8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高倍镜下结果图9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下结果↓向下滑动查看图7-图9检查该样本,是因抽血不当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被激活,聚集成团,包裹在纤维丝中。那为何被血液细胞分析仪最终纠正了呢?
在网织通道内,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预热池根据环境温度对试剂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使占反应体积较大的荧光试剂快速达到反应温度。发生血小板聚集的血样被吸入分血阀后,和预热的荧光试剂一起,高速注入42℃恒温钛合金反应池,形成旋流,使荧光试剂与样本充分作用(如图10)。反应池内的搅拌杆以1转/分的速度对反应液进行高速搅拌,在剧烈震荡中,对血小板聚集的物理结构进行机械破坏(如图11)。试剂中的“解聚成分”也作用于聚集血小板,对血小板聚集的分子结构进行化学破坏,并与单个的血小板结合,使其不能再与其他血小板聚集在一起。最后,解聚后被“着色”的单个血小板在鞘流的包裹下依次通过激光检测通道进行三维分析,从而完成对血小板聚集样本的检测,以达到对解聚结果的纠正效果(如图12)。
图10加热图11高速搅拌图12加入解聚剂正是因为BC-血液细胞分析仪将日常解决血小板聚集采取的加热、高速搅拌和加入解聚剂三个方法和三为一,通过该系列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网织红通道,绝大部分凝集样本可以部分或全部解聚,极大地提高了解聚效率,减少了临床工作的繁琐步骤。
此纤维蛋白丝裹挟血小板案例尚属个案,但不得不再次强调,分析前质量保障何其重要!另外,假性血小板减少并无实际的临床意义,关键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疾病一同鉴别。
▼温馨提示▼1.进入迈瑞IVD服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