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为什么会导致血小板降低?
化疗药物在杀伤疯狂增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又对体内增殖迅速的正常细胞产生杀伤。生产血小板的骨髓巨核系细胞属于同样增殖较快的细胞。人体内的血小板寿命是有限的,平均寿命为7-14天,在这些血小板“死亡”之后又没有补充,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外周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现象,被称为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的患者止血凝血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轻者会出现皮下淤点、口腔、内脏黏膜出血等,当血小板数量<30×/L,称为血小板危象,会出现自发的严重出血,导致消化道出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如果颅内出血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妇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铂类药物(特别是卡铂)、紫杉醇类药、蒽环类药物;分子靶向类药物:PARP抑制剂等......均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会加剧。
血小板减少如何分级?
血小板计数在-×10^9/L时,为正常;
血小板计数在75-99×10^9/L时,为Ⅰ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在50-74×10^9/L时,为Ⅱ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在25-49×10^9/L时,为Ⅲ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25×10^9/L时,为Ⅳ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如何处理和预防?
因为血小板生命周期短,较为难升,所以在化疗后还是必须严密监测血小板数值,如果血小板持续性减少或呈“断崖式”下降(一般在化疗后3-4天开始下降),则需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进行处理。
1)当I级、II级血小板减少时,如果没有影响到生活,可以通过食疗或口服升血小板药物如:咖啡酸片、复方皂矾丸等药物使血小板慢慢恢复正常,但需要密切观察血小板及出血情况,警惕血小板再度降低,必要时使用。
2)患者有Ⅲ级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Ⅳ级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输注血小板是最为快速的处理血小板减少症的方式,但有一定的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且若反复输注血小板,容易导致无效输注或输注后免疫反应,所以在输注血小板后,还必须使用血小板生成因子升血小板治疗,其中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
rhTPO:可以保护巨核细胞,调控血小板生成各阶段,迅速有效升高血小板,减轻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且副作用较小;缺点:费用较高,使用时间长;
rhIL-11:IL-11可以刺激造血祖细胞(巨核细胞、粒-巨噬细胞、红系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可以有效升高血小板,减轻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但副作用较大,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或冠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宜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当Ⅲ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要尽量减少活动,能卧床就卧床。尽量避免使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如避免便秘、手拎重物、咳嗽、喷嚏、下蹲、弯腰搬重物等。患者还需进食软食,禁刺激、坚硬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还要警惕颅内出血及内脏大出血等情况。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妇幼保健院
医院
医院医院
医院
—
预约—
急诊—
传真:—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