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还可能与贫血、血小板减少、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目前越来越受到公众及医务人员的重视。经常有患者问,我的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感染上的,治疗后还会复发吗,以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说说。
这些生活习惯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全世界有超过50%的人携带有幽门螺杆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可能与饮食习惯、居住卫生条件有关。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因此日常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生活习惯,很容易造成感染。举些例子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首次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多在10岁以前),成人之后的感染相对少见(但也存在)。
口-口途径
亲密接触,如接吻;
不分餐的聚会容易交叉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有可能);
粪-口途径
不认真洗手后抓东西吃;
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
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一旦感染上了,如果不经治疗,幽门螺杆菌可能会陪伴您终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你可能会有这些症状:
多数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对应了症状,怀疑自己可能有幽门螺杆菌,医院做什么检查呢?
怀疑有幽门螺杆菌
该做什么检查?该怎么选?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检查:
通过吹气方式检查
虽然都是吹气,但有两种不一样的检查项目:碳13呼气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二者的检查精准度是一样的,但区别就在于,碳13会比碳14更贵一些,碳14检查对人体有微量的放射性。适合人群:孕妇以及对放射物质敏感的人群,适合做碳13呼气检查,其他对轻微放射性无要求的,可以选择碳14。
通过胃镜直接检查
在做胃镜的同时就可以检查幽门螺杆菌,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不适合复查(普通人没必要为了复查幽门螺杆菌再做一次胃镜)。适合人群:胃癌高危患者或正好有胃镜安排也想查幽门螺杆菌的人群。
血液检查或粪检
这两种检查用的是同样的检验原理,15分钟出结果,不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但只能查出以前是否有过感染,不能明确现在有没有感染。不适合复查(因为查不出现在有没有感染)。适合人群: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过感染的人群。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告诉大家:14岁以下的儿童,在家人没有感染HP以及没有明显胃肠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情况下,是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治疗的。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如何治疗?
如果确诊了感染,一般通过医疗手段+生活习惯改变来治疗。
医疗手段
通常采用四联根治疗法。需要在有经验的消化内科医师指导下用药。一般两周为一个用药疗程,停药后一个月再去复查,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复查的情况来建议下一次复查时间。
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还容易复发吗?
有可能复发。确实有部分人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而且复发率有地区、种族差异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复发率很低,平均每年的复发率仅为2-3%左右。而在欠发达地区,复发率可高达每年10-13%。这里说所的复发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根除不彻底,残留在体内的少量细菌死灰复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治疗成功后的1年内;第二种情况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门螺杆菌。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发达国家,以前者为主,在欠发达地区,通常是后者占主导地位。如何预防感染和复发
如何预防感染及复发呢?根本的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能做的,主要有几点:第一,前面提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很常见,所以如果有条件,家庭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家庭内采用分餐制,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多人围餐尽量使用公筷;第二,初次治疗时就选用疗效好的药物和方案,尽量彻底治疗。第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还存在于人体口腔中,所以在治疗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同时检测并治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加用漱口水漱口即可)。第四,治疗后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如果复发,可以再次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您还有哪些不懂的呢?欢迎点击下方按钮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