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的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出租房内,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正虚弱地躺在母亲的怀里。
小男孩穿着蓝色的短袖和黄色的长裤,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母亲。
“妈妈,我真的很想出去玩,出去玩一会儿就回来了,我保证不会出事的。”
这个三十来岁的母亲眼含热泪,一脸严肃地看着儿子,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不能出去,你天天在家都青一块紫一块的,出去玩会更严重的。”
她抱着孩子,眼泪不停地流,“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把你生下来,不然你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出生农村,哥哥早逝
年1月29日,一个叫张娣的女孩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赵仓镇的一个农村出生了。
从张娣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原本是想要生个儿子的,也希望之后的孩子都是男孩。
可惜的是,张娣出生之后,这个家里就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身为家里独生女的张娣虽然出生时不被父母待见,但是在之后的生活中却受尽了父母的宠爱。
每次她的父母干完农活回到家的时候,总喜欢把张娣抱在膝头,给她讲故事,逗她玩。
等张娣长大一点之后,她的父母才告诉她,其实她以前还有一个哥哥。
哥哥比她早出生五年,他们对这个儿子很好,可是他却经常生病流鼻血。
后来,夫妻俩医院检查身体,却被诊断为先天血小板减少。
当时,镇上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根本没办法把孩子治好。
夫妻俩也没有多少积蓄,没有能力医院治疗。
无奈之下,他们抱着这个孩子回了家,让村里的赤脚大夫给他开了几贴中药。
这些中药并不见效,孩子还是经常流鼻血,整个人的精神也越来越差。
后来,这个孩子没有撑过三岁的生日,就永远地离开了父母。
张娣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个哥哥。
张娣七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了村里的小学读书。
她生性活泼好动,没办法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她的父母并不重视教育,所以就一直纵容着女儿。
后来,张娣勉勉强强地考上了县里的初中,初中距离家很远,每次上学都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
学校只有两间学生宿舍,都让那些距离更远的学生住了,所以张娣只能每天走路上学。
初二的时候,张娣不想再每天走这么久的山路了,于是就辍学回了家。
之后,她跟着父母一起在地里干活,日子过得非常自在。
年春节刚过,17岁的张娣辞别了父母,跟亲戚一起坐火车前往大连打工。
这个亲戚很照顾张娣,尽心尽力地给张娣找了一份服装厂的工作,还经常让张娣到家里吃饭。
在亲戚的帮助下,张娣慢慢变得成熟,从一个懒惰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大姑娘。
她上班的时候非常专心,绝对不会拖泥带水,出现的失误也很少,所以很受领导的看重。
每次发工资,张娣都会给父母打点钱,让父母能够在农村生活得更舒适。
虽然女儿的听话懂事让夫妻俩十分欣慰,但是他们却非常不放心在外地打工的女儿。
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女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嫁个好人家,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福了。
所以,他们多次催促张娣回来相亲,但是张娣并没有理会父母的话。
结婚生子,儿子却经常流鼻血
年1月份,张娣回家过春节,被父母强制性地安排了多场相亲活动。
张娣虽然兴致缺缺,但还是被迫去与几个相亲对象见了一面。
当时张娣才21岁,年轻漂亮,身材高挑,打扮得也很时尚,很多相亲对象都喜欢她。
不过,张娣婉拒了这些人的好意,委婉地表明自己还不想谈恋爱。
即使这样,还是有一小部分男士对张娣展开了热烈的追求,魏强就是其中之一。
魏强与张娣是邻村,比她大了一岁,张娣读书的时候曾经碰见过他,但辍学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
魏强读完初中之后,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在锦州市的一家汽修厂当学徒。
他不仅喜欢张娣漂亮的外表,更喜欢她直率坦诚的性格,所以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过年的那一段时间,魏强经常跑到张娣家来做客,对张娣大献殷勤,博得了张娣父母的好感。
当他知道张娣年后要去大连打工之后,他立马辞了汽修厂的工作,准备跟她一起去大连。
张娣原本以为他是在跟自己开玩笑,没想到却真的在去大连的火车上遇到了他。
张娣被他的执着打动了,同意与他交往一段时间。
两人一起到了大连,张娣还在原来的工厂上班,魏强也在一家汽修厂找到了工作。
两个人上班的地方离得并不远,魏强经常在休息的时候跑过来找她,关心她的生活。
直到年春节,两人一起回了锦州,并在老家举办了婚礼。
没过多久,张娣被检查出怀孕了,所以就没有去大连打工,而是留在老家安胎。
年11月10日,张医院中生下了儿子魏闻岐。
小闻岐的诞生让家里所有人都非常高兴,在大连打工的父亲还专门请假回家看他。
为了庆祝孙子的顺利诞生,他的爷爷奶奶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给他置办满月酒。
他们把两家的亲戚都请了过来,在家里热热闹闹地办了五六桌酒席。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热闹的满月酒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满月那天,小闻岐突然隔一会儿就哭嚎一阵,哭声停止后就开始拉肚子。
家里人以为小闻岐肠胃不适,于是就把他带去了村里的诊所,给他开了一点药。
因为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所以一家人都没有特别在意。
几个月之后,张娣夫妇把小闻岐带回了大连,因为他们结婚的时候就已经在大连买了一套房子。
回到新家没几天,小闻岐的身上就出现了大片大片的小红点。
当时,魏强正在厂里上班,张娣一个人带着医院给孩子做检查。
医生给孩子检查了血液情况,发现他是先天性血小板减少。
这个病症,让张娣联想到了早逝的哥哥,她双腿一软倒在了地上。
好在,医生及时安慰她,“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吃药治疗就可以了。”
在医生的建议下,才四个多月的小闻岐每天与药物相伴,经常被这些苦涩的药弄得嚎啕大哭。
一个月之后,医院复检,发现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是,张娣被哥哥的事情给吓出了心理阴影,根本没办法放下心中的担忧。
于是,在丈夫的陪伴下,他们抱着孩子去了天津,再次进行了检查。
这次检查得到医院的一模一样,张娣夫妇才彻底放下心来。
基因缺陷,移植失败
他们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小闻岐又开始流鼻血了。
张娣带医院中跑,但是治疗的效果却很不明显。
医生们只能检查出孩子先天血小板减少,并没有检测出其他的病因。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小闻岐也已经三岁多了,流鼻血这件事情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张娣经常为儿子担心,可是还不懂事的闻岐却把这件事看得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后来,小闻岐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张娣以为是儿子出门玩闹的时候磕到了,就把他拘在家里了一段时间。
可是,待在家里的闻岐情况并没有好转,身体还是会无缘无故地出现淤青。
担心儿子的医院,但是并没有检查出病因。
年9月,6岁的小闻岐经常流血不止,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
张娣夫妇带着孩子医院,希望能够彻底治好儿子。
医生们给小闻岐进行了会诊,最后他被诊断为基因缺陷。
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娣、魏强及双方父母都去做了基因检查。
最后,医生确定,魏闻岐的基因缺陷是母亲张娣及其母亲张娣王顺芳这边的家族遗传。
也就是说外婆和母亲是导致魏闻岐出现基因缺陷的根本原因。
知道检测结果的张娣感到非常愧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同时也拖累了丈夫一家。
但是,魏强却安慰她,“这是命,不是你的错,我们一定可以把孩子治好的。”
年11月,小闻岐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只有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才有好转的可能。
但是,张娣有基因缺陷,无法给孩子移植,魏强也只是半相合,不是最佳供者。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一边用药物维持现状,一边给孩子找合适的供者。
年3月份,药物治疗失去了效果,小闻岐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他已经没有时间等最佳供者了,只能铤而走险地移植父亲的骨髓。
手术后不久,小闻岐就被允许回家休养,一家三口都非常开心。
可是,在之后的复查中,医生们却发现孩子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移植再次失败,却出现转机
年9月,小闻岐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可是最佳供者还是没有出现。
医生们只能再次移植魏强的骨髓,但是他们提醒,“可能结果与上次一样”。
但是,张娣夫妇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们只想让孩子先度过眼下的难题。
年11月12日,医生再次宣布移植失败的消息。
虽然事先早有准备,但是张娣夫妻还是哭得不能自已,因为这等于宣布了孩子的死亡。
之后,他们带着小闻岐出了院,准备带他回老家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
因为经常生病,所以小闻岐从来没有去上过学,但他非常羡慕那些可以上学的孩子。
为了帮儿子完成上学的心愿,张娣找到了自己的小学校长,请求他的帮助。
校长看着这个才三十来岁,却已经长出白发的学生,心里十分同情,决定帮助这可怜的一家人。
之后,他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上了村小的现任校长,让小闻岐背着书包在父母的陪伴下享受了一天学校的生活。
上学的那一天,小闻岐非常激动,天不亮就起床洗漱了。
他牵着父母的手,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班级。
他在讲台上做了自我介绍,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每一节课,他都听得十分认真,经常举手起来回答问题,还在课本上记满了笔记。
放学之后,他有礼貌地跟老师和同学们道了别,牵着父母的手回了家。
他虽然知道第二天没办法再去上学了,但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夫妻俩看着这样乖巧的孩子,都哭成了泪人,他们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只为了再多看看孩子。
当他们以为只能这样静静地看着孩子枯萎的时候,一通电话却让他们看见了转机。
年1月21日,小闻岐的主治医生给张娣打来了电话,高兴地告诉他们中华骨髓库中出现了合适的供者,孩子有救了。
接到消息的张娣夫妇再医院,等待第三次手术。
这真的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一家已经山穷水尽。
他们前后花费了三百多万元,累计欠下了多万元的外债。
小闻岐的供者是一名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大二学生,在听说了小闻岐的情况之后,她立马坐飞机赶到了大连。
医生把小闻岐的第三次移植手术定在了3月15日,在此之前,医院调养一段时间。
这个学生每天都会来病房门口探望小闻岐,还会隔着玻璃给他加油打气。
“姐姐来救你了,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以后长大了也可以像姐姐一样考上大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张娣夫妻对她非常感激,甚至想要给她物质补偿,却被这个善良的女孩拒绝了。
她知道魏闻岐家境并不太好,反而还把积攒下来的几万块压岁钱捐给了他。
“我是一名医学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不需要你们回报,只希望小闻岐好转之后能够好好读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