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学人文随想伤寒论读书临证
TUhjnbcbe - 2024/4/5 18:32:00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792767.html

肠道菌群和脑肠轴、肝肠轴

“脑肠轴”概念是近些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将肠道代谢和脑部疾病联系在一起。比如多发性硬化(MS)、多系统萎缩(MSA)、认知障碍(如痴呆)等疾病,传统认为其病灶在脑,但近来研究发现以上罹患人群,疾病早期普遍存在胃肠消化问题(如便秘);另外,部分人群在情绪紧张时常发生腹痛、腹泻,以菌群代谢为桥梁,将脑和肠道功能联系起来,既可以解释临床症状,又可为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故肠胃也称作人的第二脑。《黄帝内经》讲道:“胃不和则卧不安”,两千多年前古人即认识到脑和胃肠的功能与联系,提出治疗脑部疾病时要注意调理胃肠,当今的“脑肠轴”与此不谋而合。

现代医学解剖发现,迷走神经上连于脑,下接颈部、胸腔和腹腔大部分器官,参与调控呼吸、循环、消化多个系统,为脑肠轴学说提供了部分实物支持。肝肠轴的概念,在脓毒血症、肿瘤等疾病中也有提到,另外还有肺肠轴、胃肠轴等多个概念。肠道菌群如何与其他器官发生联系呢?可以从整体代谢模式解释,各个脏腑器官之间通过循环系统沟通联系,胃肠菌群的种类、比例和数量直接影响到血液中各种物质成分(如5-HT、褪黑素、类固醇、甲状腺激素),血液所经之处,其内所含激素、递质等组分参与调节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从治疗上讲,当胃肠有益菌增多后,其他器官的功能也得到加强。中医讲脏腑五行生克相连,肝肾“乙癸同源”、肺肾“金水相生”、肝脾“抑木扶土”、肺肝“佐金平木”、脾肾“培土制水”、心肾“水火既济”…,这些中医理论已在千百年医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得到验证,很有力的解释了现代各种“轴”概念。同时,注意血脑屏障(BBB)问题,血液中大分子难以进入脑组织,此时就要引入“气”的概念了,气可以是血之“稀稠、温度、水分多少、气体含量”变化,每一个脏腑对这些变化是很敏感,尤其是大脑,“气”也是轴学说的内含之一。所以以“血”为媒介,佐以“神经-内分泌-气”系统,可以解释菌群作为“轴”连接各个脏腑器官的关系。

“内环境统一协调”和“天人合一”的外环境协调是动态变化的,宏观征象也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的微观视角。菌群学说是宏观和微观融合的产物,可以推动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中药复方是多靶点治疗的,治理时兼顾每个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又有轻重主次,比如归脾汤,以脾胃的“消化、生血、统血、主思虑”功能为切入点,用“黄芪、龙眼、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姜枣等”诸药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效果,对“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异常(超前、量多色淡、淋漓不止)、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均有治疗效果,这个复方治疗理念中里边包含了很多“轴”(心-脾轴、脾-胃轴、消化-生殖-内分泌轴)。其他常用的经典名方如逍遥散、大小柴胡汤、桂枝汤类方均是此理。当今医学的发展需要融合系统工程学思维,可以增添更多创新动力。

王伟涛,陈正光

-6-22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人文随想伤寒论读书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