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CD33CARNK细胞研究首发告捷 [复制链接]

1#

Hi,荟哥又来了!又到了咱们每周一次的时间啦,来看看本期荟哥为你们带来了哪些研究进展。

今日精选

●中国研究抗CDCAR-NK细胞首次用于人体,治疗复发/难治AML未来可期!

●芦可替尼对比最佳可用治疗在无脾肿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具有长期疗效性和安全性

●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III/IV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死亡风险降低41%!

●FDA批准阿扎胞苷用于新诊断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中国研究抗CDCAR-NK细胞首次用于人体,治疗复发/难治AML未来可期!

目前针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靶点可能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广泛表达,或者仅特异于表达LewisY抗原的肿瘤细胞。这可能会让治疗“误伤”到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造成持续的骨髓抑制,或者出现靶标阴性疾病复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张曦教授团队设计了一个“缝合怪”——一边用CDCAR来识别AML细胞,一边又用自然杀伤NK细胞代替T细胞作为载体,兼顾了CD靶点的广泛表达优势和NK细胞的安全性。

年EHA大会上,张曦教授团队公布了抗CDCAR-NK细胞用于治疗复发/难治AML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4例在第28天时获得了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完全缓解(CR)。虽然第2例患者在输注后第4天复发,但在后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保持CR至今。第5例患者目前已经获得持续91天的CR。

总的来说,这项I期试验证明了抗CDCAR-NK细胞用于治疗复发/难治AM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使患者持续获益,后续临床需要开展更大样本、更长随访的研究。

芦可替尼对比最佳可用治疗在无脾肿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具有长期疗效性和安全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晚期脾肿大等)和血管并发症。近日,研究者在《柳叶刀-血液病学》公布了RESPONSE-2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证实了芦可替尼对比最佳可用治疗在无脾肿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具有长期疗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加拿大12个国家的48家医院/诊所的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治疗初期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芦可替尼组(n=74):患者口服芦可替尼,起始剂量为10mg/次,每日2次。最佳可用治疗组(n=75):羟基脲(8例)、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9例)、哌泊溴烷(5例)、来那度胺(1例)以及未治疗(22例)。在第28周和第80周之间,最佳可用治疗组中有58例患者改用芦可替尼进行治疗,这些患者被定义为交叉组。在第80周后没有患者继续接受最佳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共有97例患者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直到第周,其中芦可替尼组59例(59/74,80%)和交叉组8例(8/58,66%)。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0天的安全性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在第周,芦可替尼组22%患者(16/74)实现了持久的红细胞比容控制,估计的中位持续时间未达到。由于到第80周最佳可用治疗组应答者人数较少,没有报告该组的红细胞比容控制的中位持续时间。5年随访期内,芦可替尼组患者的中位红细胞比容水平保持在45%以下。在周内,芦可替尼组的74例患者进行60次放血术;在80周内,在最佳可用治疗组的75例患者则进行了次放血术。芦可替尼组的5年总生存率为96%(95%CI87-99),最佳可用治疗组为91%(80-96)。

在安全性方面,芦可替尼组和最佳可用治疗组最常见的-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4%vs5.6%)、血小板减少症(0.%vs5.6%)和血小板增多症(0%vs7.5%)。在研究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III/IV期cHL死亡风险降低41%!

cHL现有的一线治疗方案通常是多柔比星、博莱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ABVD),美国梅奥诊所血液科的Ansell博士在EHA大会公布上的一项研究提示,维布妥昔单抗和多柔比星、长春碱、达卡巴嗪(A+AVD)方案可作为未经治疗的III期和IV期cHL患者的优选,与ABVD方案相比,A+AVD方案的长期安全性相当,但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

该研究将未经治疗的III/IV期位cHL患者进行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6个周期A+AVD与ABVD方案的治疗,每个周期28天,在第1天和第15天给药,随后针对患者们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了大约6年时间的长期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A+AVD组和ABVD组的患者6年PFS预测分别为82.%和74.5%(HR:0.;95%CI:0.52-0.86),且与ABVD组相比,A+AVD组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1%。在A+AVD组中,72%患者的急性周围神经病变完全缓解,14%的有所改善;而在ABVD组中79%患者的急性周围神经病变完全缓解,8%的有所改善。总的来说,A+AVD组比ABVD组报告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发生率更低(2例vs2例)。此外,A+AVD组比ABVD组有更多的女性患者报告怀孕(49vs28)或活产(42vs19)。

FDA批准阿扎胞苷用于新诊断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当地时间年5月20日,FDA批准阿扎胞苷用于新诊断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儿科患者。

这一适应症的获批主要是基于AZA-JMML-(NCT)研究结果。

AZA-JMML-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估18例JMML儿童患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采用阿扎胞苷治疗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和活性的研究。患者在28天为1周期的第1-7天接受静脉注射阿扎胞苷治疗,至少个周期,最多6个周期,前提是患者在第4周期和第6周期之间未出现疾病进展或准备进行HSCT。

研究结果显示,第个月(第周期,第28天)根据国际JMML缓解标准评估的临床完全缓解(cCR)或临床部分缓解(cPR)。共有9例患者(50%,95%CI:26,74)达到临床缓解,其中有例cCR和6例cPR。中位缓解时间为1.2个月(0.95-1.87个月)。接受HSCT的患者比例为94%,至HSCT的中位时间为4.6个月(2.8-19个月)。

JMML患儿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0%)是发热、皮疹、上呼吸道感染和贫血。1个月至1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公斤的患者,推荐剂量为2.5mg/kg。年龄≥1岁且体重≥10公斤的患者的推荐剂量为75mg/m。

本文综合整理自医学血液频道、血液前沿、医脉通血液科

编辑

Dr.X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