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口腔常有血泡,一查却是血小板减少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本报通讯员曹艳王舒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缺乏明确病因,主要表现为出血,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泡等,女性中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出血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少数人可合并血栓形成。老年患者常伴随基础疾病,对激素药物治疗耐受度降低。如何制定合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平衡好血栓和出血风险、药物收益与不良反应等,都十分具有挑战性。中医疗法的加入,或许能够提供新的思路。

家住湟里镇的吴先生,今年42岁,8年前他出现了口腔血泡、黑便的症状,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值,确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8年间曾数次发病,反复住院接受治疗,常担心血小板低而出血,情绪紧张,生活质量下降。今年4月底,吴先生再次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口腔血泡,医院肿瘤血液科就诊。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孙维英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合既往病史,考虑为重症原发性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收治入院。

孙维英分析,此时吴先生血小板已低至3×10^9/L,水平极低,情况严重。且八年间已数次发病,治疗难度更是一次比一次大。虽然暂时只出现了皮肤、口腔粘膜出血,但随时有自发性脑出血、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其他重要脏器出血及感染的风险,需迅速提高血小板。

在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疾病后,她立即采用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大剂量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血小板缓慢升至47×10^9/L。但短时间内,吴先生血小板再次下降,皮肤出血点也增加,他和家属十分着急。考虑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孙维英随即启用二线、三线治疗方案,采取海曲泊帕、利妥昔单抗、地西他滨联合用药。同时加入中医疗法,在改善吴先生出血症状的同时,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开具中药汤剂。初期以清热凉血止血、疏肝理气、祛风为治则,后期以益气、健脾、祛瘀为治则,过程中吴先生虽血小板上升缓慢,但出血渐止,没有出现严重出血及感染,避免了血小板的输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3周后吴先生恢复良好出院。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中医称为‘紫癜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若迁延不已,反复发作则表现为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急性出血期,常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多用凉血止血之法。久病迁延不愈,则出现气虚血瘀,多用益气活血之法,经临床验证,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且副作用少,可广泛使用。”孙维英介绍道。

专家提醒,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反复发作,对于部分难治复发的患者,临床上只能将血小板水平尽量维持在安全范围。被广泛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疗法,可能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血压及组织水肿情况。同时,激素副作用大,医院复查,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广大群众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出血,要提高重视,当心血小板减少,及时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