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究者说杨仁池教授一项新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www.xcgfxx.com/m/
来源:肿瘤资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ITP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1。国内尚无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的儿童ITP发病率约为(0.46~12.5)/10万2,成人ITP年发病率约为(2~10)/10万2,3,在儿童及>60岁人群中ITP发病率较高。近期,一项新型TPO-RA海曲泊帕治疗ITP患者的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发表于JournalofHematologyOncology4(IF:11.06)。特邀该项研究主要PI之一、来自中国医院杨仁池教授,对该项研究结果、海曲泊帕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专访,详情如下。

研究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为多中心、双盲、III期临床试验,筛选例病史大于6个月的成人ITP患者,最终纳入例(入组前48小时PLT30x/L),按4:4:1:1比例随机分为海曲泊帕2.5mg,5mg治疗组及两个相应安慰剂组(分析时合二为一),完成10周治疗后,所有患者进入14周开放标签阶段,治疗组按照上一阶段调整后剂量继续海曲泊帕治疗,安慰剂组给予艾曲泊帕治疗(起始剂量25mg/d),维持PLT(50-)x/L。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8周达到血小板反应(PLT≥50x/L)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为:治疗3、4、5、6、7、8周达到血小板应答的患者比例,8周内及24周内患者PLT≥50x/L的比例和持续应答时间,安全性评估等。

研究结果:

治疗第8周时,海曲泊帕达到治疗反应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海曲泊帕2.5mgvs海曲泊帕5mgvs安慰剂:58.9%vs64.3%vs5.9%),海曲泊帕2.5mg组较于安慰剂:相对危险度(OR)25.97(95%CI,9.83~68.63,P0.);海曲泊帕5mg组与安慰剂相比:OR32.81(95%CI,12.39~86.87,P0.)。多项次要终点表明:海曲泊帕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缓解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治疗8周内,海曲泊帕2.5mg组和5mg组分别有32.7%和57.3%的患者对海曲泊帕产生了持续性血小板应答(≥75%访视中PLT≥50x/L),而安慰剂组仅为2.4%;海曲泊帕两个治疗组患者的PLT计数维持情况均优于安慰剂组。在24周内有可持续的血小板应答,≥75%访视中达到血小板应答的患者比例和总反应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海曲泊帕2.5mgvs海曲泊帕5mg):39.9%和49.7%,和天。海曲泊帕总体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患者耐受性良好。

研究结论:

海曲泊帕治疗难治或复发性ITP显著优于安慰剂组,1~2周内快速升高血小板至安全水平,24周内可持续产生血小板应答。并且可有效减少ITP患者出血的风险,减少血小板及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安全性良好。新型TPO-RA海曲泊帕可为中国ITP患者提供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方式。

杨仁池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与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亚太血友病协会指导委员会成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血管生物学组副组长

中国罕见血液病工作组组长、全国血友病协作组组长

采访视频

Q1:请简要介绍ITP的诊治现状?您认为ITP的治疗在临床上存在哪些困难或挑战?

杨仁池教授:ITP作为一种良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比于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ITP发病率较高。并且绝大多数(约60%~80%)的ITP患者最终都会变成慢性病。对于ITP的临床管理来说,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从患病之日起,全生命周期都需要精细化管理。

ITP这类疾病尤其是慢病状态的患者难以彻底治愈,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管理。我们不希望患者接受过度的药物治疗,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治疗相关*副反应。同时,我们也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