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是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至关重要。
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
动静脉内瘘堵塞就是常说的瘘堵了。常见因素包括:
患者因素:本身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过细、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血管弹性差,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疤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也很高易造成动静脉内瘘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壁弹性减退,亦可引起动静脉内瘘血栓。手术技术:术中动作粗暴,血管内膜损伤、吻合时血管对位不良、血管扭曲成角、术后漏血补针缝合等,术后患者包扎过紧。穿刺因素:由于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长,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穿刺后内膜损伤,出现动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不适当的穿刺也可引起血肿常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移位至内膜,引起内膜增殖及其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静脉栓赛和狭窄,最终导致血管通路丧失功能。透析因素:高压血流量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增厚、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由于血压过低,流经吻合口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度脱水加重低血容量,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发生;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时用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血流阻断,导致内瘘闭塞;促红素应用后血红蛋白上升过快,血球压积增高,高血脂致血液黏滞度增高;血管局部动脉瘤形成、炎性反应、长期弃用等。
动静脉内瘘如何护理?
内瘘堵塞对患者透析影响比较大,不仅增加透析风险,也直接影响了患者心理和增加经济负担,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还会重新置管过度和内瘘再建等。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此部分患者进行积极的专业护理支持。在日常透析中,做好患者的内瘘护理,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其能主动参与护理动静脉内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使其坦然接受手术,嘱患者保护血管,勿在准备造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尤其是非优势侧的头静脉及桡动脉,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术后护理:术后5~7天内,患者应保持手术侧肢体干净,手术后1周不能进行术侧肢体的淋浴,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立即与手术医生联系,以得到及时处理。术后采取非手术侧卧位休息,以避免压迫术侧血管,影响静脉回流,形成血栓,阻塞动静脉内瘘。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反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并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包扎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要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外来压力,如侧血压、提重物、带过紧饰物,造瘘处血管严禁输液和抽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导致内瘘闭塞.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睡眠时翻身压迫造瘘侧肢体。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在术后4~8周以上为宜。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①穿刺前的检查与评估:每次穿刺前护士应评估瘘管情况,检查有无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动脉瘤以及是否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②正确选择穿刺点:穿刺点离开内瘘吻合口5-6cm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两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8-10cm以上,但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③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其次钮扣法,切忌定点法,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避免定点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成功。手术后的瘘管,原则上是术后4-8周后成熟后放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保证一针见血。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忌盲目进针。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管通路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源,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护血管通路.如发现穿刺口有红肿时,可用75%的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预防低血压是延长瘘管寿命的关键之一。①准确评估干体重:每月调节一次干体重,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水钠的摄入,使HD间期体重增长小于1kg/d。②透析时超滤率控制:每小时不超过患者体重1%,如果体重增长过多时可增加透析频率,有条件时做HDF,使患者达到干体重的同时又能保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③采用高—低钠浓度透析。④低温透析:可采用35.5℃的透析液温度进行透析,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皮肤血管强烈舒张,影响有效循环血量。有报道指出,透析液温度每增加1.1℃,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会增加3倍。熟练掌握全身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的适应症及用量:使用EPO后及时适当增加肝素用量,预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避免内瘘堵塞。透析结束,要掌握正确的拔针压迫止血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正确压迫止血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拇指与食指同时持左右针柄拔针,用无菌纱布予以按压,压迫的力量要适当,以不出血且感到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压迫的部位在距离穿刺针尖0.5-1cm处,压迫时间为20-30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以延长,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如果由于压迫不当,形成瘘管血肿,可于透析后24小时在血肿处涂喜疗妥软膏按摩,并用热毛巾热敷或用超短微波热疗治疗。结合我们科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我们发现在内瘘功能不良出现的早期,如血肿、硬结、新鲜血栓形成时,及时予以干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内瘘功能恢复血流量,但如出现内瘘瘢痕、狭窄时,内科常规保守干预方法往往无效,需考虑二次造瘘。故建议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内瘘功能不良,并及时实施干预,延长内瘘使用时间。积极预防感染:肾病患者由于全身免疫机能低下,营养不良及慢性失血,使患者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之血液透析治疗本身经常存在感染的危险,如果不注意,极易造成动静脉瘘的感染。透析当日不能进行淋浴,避免弄湿伤口和穿刺点,不能随便去除穿刺点上的血痂,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如果发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轻度发红或有硬结时,应指导患者用2%碘酊消*,75%酒精脱碘后,涂抗生素软膏,次日行热敷,严重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切不可在家盲目治疗,延误病情。保护动静脉瘘免受损伤:CRF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扩张明显,吻合口处皮肤变薄或形成假层动脉瘤,应指导患者采取保护措施,带弹力护腕,夏季穿长袖衫,避免碰撞、拽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假层动脉瘤破裂出血。防止血液过于粘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患有高血脂、冠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液凝固性高,所以在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量要足够(有出血倾向者除外)。一般首剂为0.3-0.5mg/kg体重,追加量为8mg/h。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观察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尤其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患者,要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对于心肌梗死、多发性血栓的高危患者,除透析过程应用足量抗凝剂外,可加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冬季注意保暖。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栓是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内瘘堵塞的原因,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护理,防止血栓形成、感染,保护血管、保护血管通路,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护理人员研究的任务和方向。本文来源:医院血透室王尚翠,转载非商业用仅供交流学习封面图:13.网络搜集,2.血透室古戎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好看”;或者推荐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
本期荐读(几篇付费文章)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护理要点血液净化专科护生见习带教手册(完整版)血液透析导管封管应注意的问题浅析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技术——细述动静脉直接穿刺的那些事儿!干货~血液透析首诊护理评估单的使用,码住收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细数血透护理操作中的那些「快与慢」!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是为何?怎么办?投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