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患者须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复制链接]

1#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凝血与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是人体血液成分的重要组成之一。

临床中,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很多血液病患者在检测中,都会有血小板计数偏低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如果皮肤出现淤点、紫癜和瘀斑,鼻、口腔等部位黏膜出现出血等情况时,那么就要注意了。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L时,便是血小板减少症。根据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

血小板减少三大病因

一、血小板生成减少

遗传性病因: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再障)、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此类病因比较罕见,临床中更多的是获得性病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获得性病因:对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造成损伤的一些因素,导致血小板生成异常。包括药物、感染、电离辐射以及一些血液疾病,其中再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血液系统原发疾病。

二、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

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免疫性原因,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新冠病*、乙型肝炎病*等感染性疾病。

三、血小板分布异常

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为病因处理,可以采用药物、血小板输注以及脾切除等治疗方式

血小板输注…

可分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两大类,以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一般来说,临床上约70%的血小板输注都是预防性输注,只有30%左右是为止血而进行的治疗性输注。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输注对象:血小板计数20×/L,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药物治疗…

可采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药物,如达那唑、环孢素A合理使用药物有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的改善。

脾切除…

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需要脾切除术治疗者,需充分考虑,在相关专业医师指导下实施手术治疗。

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现在,应及时查找原因,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血液病的相关知识,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