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来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就能给孩子这么重要 [复制链接]

1#

我们临床中会遇到胎儿发育慢了,但按产科理论又没有达到发育迟缓程度,只是生长趋势变慢了的时候。我们可能跟孕妈说,孩子之间有差异,一般没有达到发育迟缓指标时,是不会引起我们产科大夫注意的!

但往往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事情的发生一定是有缘由的,什么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胎儿和胎儿之间会有差异不假,就像平时孩子和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再优秀也是别人家孩子。但是孩子是可以跟自己比的,看看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更有进步一些。

胚胎或胎儿最好就自己跟自己比,对于胚胎来说,胎囊均值一天均涨0.1cm,对于胎儿就可以根据ta生长情况对照,看看ta近期发育照原来速度减少了还是增加了,若发生了生长迟缓了,虽然没有达到发育迟缓,尤其对于有一遍遍不良孕史和不易怀孕的患者。

知识点来啦~

凝血和纤溶系统在胚胎着床、滋养细胞侵入和胎盘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凝血功能相对过强和(或)纤溶功能相对减弱,使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在胎盘部位形成大量微血栓、纤维化和钙化,子宫胎盘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胎盘功能不足,从而引起流产。

妊娠的生理改变使孕妇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促凝活性增加,易发生血栓。正常孕妇本身有一定的保护机制防止血栓形成。但若存在遗传缺陷或免疫缺陷,或者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如高龄、长时间卧床、肾病综合征,均可使血栓倾向增加。

良好的妊娠依赖于胎盘循环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而易栓患者体内持续的、异常的高凝状态可导致胎盘组织出现血栓倾向,胎盘绒毛间隙纤维蛋白的沉积和胎盘血管小血栓形成,胎盘灌注量下降,胎儿供血不足,从而导致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羊水少、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发生。

发生不良妊娠患者50-70%有不同遗传性易栓症因素。临床中询问大多数都有血栓家族史。常见的遗传因素有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变异、凝血酶原GA基因变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凝血酶III基因突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因子等。

下面分享两个高凝的病例。

病例1

主诉:有多次流产史,此次做的试管婴儿,患者在外院隔日监测孕三项,间断面诊。患者11月19日做的B超照一周前的B超,胎芽生长有些缓慢。

既往检查纤溶酶原激活物低于正常,肝素一天2肝。因11月19日胎芽生长略缓慢,建议四天返诊复查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

美眉没有按时返诊,过了10天返诊,再做B超胚胎停育,胎芽照上次B超比较,此次B超胎芽生长速度又减慢了,其实照她实际孕周又小了,觉得小baby也就刚刚停育。她此次返诊带来三四天前查的凝血化验,化验中抗凝血酶III降低。

分析病情

凝血酶III降低就会导致血液高凝,一般高凝就会激活纤溶系统,纤溶酶原转化纤溶酶,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发生,使凝血和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美眉不仅抗凝血酶III低,而且她的纤溶酶原激活物低于正常,她的纤溶系统功能减弱,更会加重她的凝血,考虑这是她流产原因。

也建议她做胚胎染色体检查,不仅查染色体数目,还要检查染色体内部是不是存在微缺失或微重复。也建议美眉下次怀孕前看看有没有糖脂代谢、是不是存在妇科内分泌等等原因。

病例2

主诉:美眉既往月经规律,年11月停经9周胚胎停育,见胎芽胎心。既往有荨麻疹史,经期大便不成形。家族有高血压糖尿病。美眉既往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结婚4-5年未怀孕。

化验检查:

血小板聚集率:82%,高于正常。抗心磷脂抗体多次异常。叶酸基因杂合突变。肿瘤坏死因子:11.92,高。抗PM-Scl抗体(+),自然杀伤细胞16.61%,略高。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高。

诊断

宫内早孕;不良孕史;长时间不孕;抗磷脂综合征;叶酸基因杂合突变;子宫动脉血流异常。

治疗

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环孢素+羟氯喹+他达拉非。

美眉保胎到孕12周,就没再来门诊面诊。医院建档定期检查。

(患者部分病例)

年11月21日因孕34周胎儿发育迟缓,在好大夫电话问诊,后再

分享 转发
TOP
2#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那天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说“感觉双十一的快递拆开才没多久,眼看双十二就要来了。”

还真是这样。自从孩子出生后当了妈,剁手就成了我们的日常,吃的喝的用的学的,都没落下。

我觉得这都是好事,说明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说明我们的选择性更多了,能给他们一个更加丰富的童年。

但我十二月最首要的任务并不是购物,而是趁着假期给果果买保险。是的,买保险。

说实话,我原本不是一个特别会理财、特别有计划的人。生孩子之前,我对保险的概念很淡漠,甚至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就是骗钱。

但这几年,随着孩子的出生,以及亲历很多世事,我是真心觉得未雨绸缪非常重要。

首先是年,我家里有远房亲戚的孩子忽然得了白血病。

我和吉吉的私聊截图

当时,首期医疗费就需要30万。他家是农村的,哪有那么多钱,也没有保险,来外地看病大人也要租房子、吃饭,都是开销。只好上网发求助,村里相邻也给筹钱,连我们这种八百年见不到一次的亲戚也捐款了。

我这才忽然发现,所谓“人生无常”,原来距离我们原来这么近。

医院看病。在放射室外,排队等候时,遇到了一个轮椅推着进来的住院的孩子,穿着病号服,戴着帽子,身体瘦弱,据说也是白血病,我当下心里就难受了。

再后来我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医院做癌症筛查,当时还给大家写了文章分享真实经历,医院,真觉得见到了人生百态。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家庭不能没有保障,尤其是孩子。

事实上,在国外,“保险是必须的”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以前在法国时,学校会强制要求我们购买保险,每年大约欧左右,报销率是70%。如果要%报销的话,要掏钱再买额外的。有一次课上讨论涉及社会医疗制度,教授还向我们公布了他全家4口人每年的保险费用,对当时我一个学生来说,数字惊人。但教授说:“你们觉得不值吗?我觉得很值啊,因为一旦生病了我一分钱也不用花。投资自己的生命当然很值得。”国外都是从小给孩子上保险如今眼看果果逐渐长大,我愈发认同他的话。保障第一,教育第二。在国内,很多父母花大量资金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报培训班、存教育基金,却不注重健康保险。而国外的观念是,先把宝宝的健康保障好,然后再想怎么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打造良好的基础。改变这个小小的观念,真的很重要,能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最有力的保障。

01

而在给孩子的医疗保险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重疾险。重疾的保障作用非常清楚,它就是用来抵御万一患上比较严重的疾病的风险。平时如果有些小毛病,花个几千块甚至上万块,都可以承受。可是如果得上了大病,动不动十几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用,一个家庭可能就垮了。但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的威胁、朋友圈的筹款信息……方方面面的信息,一次次刷新家长的认知,让家长神经紧绷,也容易让人盲目认购。很多妈妈和我一样,不是不想给孩子买保险,而是怕受骗上当,最后拿不到多少理赔。

之前朋友圈里有妈妈反馈说,给孩子买了一份重疾险,保费要3万一年,这就算在成人重疾险里都是很昂贵的了。

可仔细看才发现,这份保险是一种分红重疾险,包含了2万多的年金加多的终身重疾。

的重疾险,保额只有20万;年金险呢,每年返还多,合一个月多,还不够一个礼拜的奶粉钱。

终于算清楚糊涂账的宝妈懊恼不已,一心想着要退保。所以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绕过儿童重疾险最易踩的坑。第一,儿童重疾是用来解决健康保障问题,而不是储蓄问题。听到分红、返还这些字眼,一定要慎重考虑,通常买纯保障型的才是最划算的。第二,儿童重疾险的保额一定要足够,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保额买到50万或是更高才比较合适。重疾险就是用来给宝宝保障大病的,比如白血病这类的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器官移植等,保额很重要。0~4岁是孩子迅速成长的阶段,对有害环境的抵抗力尚不成熟,加上遗传等因素,是白血病等癌症高发年龄段。而白血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所需治疗费用10~30万,骨髓移植费用30万~万。这样看来,20万的重疾险保额远远不够。所以妈妈们在配置重疾险来抵御像白血病这样的儿童高发重疾的时候,一定要重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