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激素不管用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强化治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研讨会         http://m.39.net/pf/a_5777847.htm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并有血小板生成受限。此病在治疗方面主要涉及到一二线,除此外包括强化治疗。顾名思义,治疗力度加大,治疗效果也会增强。一般是激素等一线方案无效会考虑进行!

激素不管用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强化治疗“上场”

利妥昔单抗是抗CD20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的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通过去除B淋巴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一项研究表明中,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且疗效维持1年以上的ITP患者中,21%的患者疗效至少维持5年,目前为止没有实际性完全康复跟踪病例。另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ITP的反应率与标准剂量相近,但起效所需时间更长。

Ps:利妥昔单抗的标准剂量——mg/m2每周1次,共4次。有效率约为60%,中位起效时间40d。

这些药物涉及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和罗米司亭等。在一项单臂试验中,未经治的ITP患者接受了地塞米松40mg为期4天的治疗,随后接受艾曲波帕50mg,为期28天。早期完全缓解率(定义为33天时血小板计数超过×/L)为83.3%,6个月时50%;12个月时无复发生存(定义为维持血小板计数超过×/L)率为66.7%。

需要注意的是——地塞米松早期治疗无效的患者对后期的艾曲波帕治疗也无响应。

这些数据为TPO-RA联合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方案提高了安全和疗效数据,后续应进一步开展随机试验。因为相关经济性问题,目前还不建议此项治疗方向为一线方案。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