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有急慢性之分,相对于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慢性血小板减少病情更难治愈,存在多次治疗病情仍反复的现象,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黏膜渗血,便血,尿血,甚至颅内出血的现象,因此,对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决不可拖延病情,而是要积极治疗改善病情。
目前,由于人们对血小板减少各种治疗手段的充分认识,不再依赖激素,丙球,输血小板等禁忌治疗措施,而是逐渐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在病情的控制,血小板的提升过程中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那么,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在中医属于“紫癜病”、“血证”范畴。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不同的症状分型,用药组方不同,因此,中医对血小板减少患者需采取针对性地用药。
气血亏虚型: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常用中药:*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芩、当归益气生血;木香理气醒脾;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养心安神。可酌情加熟地*、枸杞子、白芍、桑葚滋阴养血,阿胶补血止血,仙鹤草、紫珠草、藕节收敛止血。
阴虚内热型:补肾填精、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常用中药: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滋阴补肾;知母、*柏清热泻火;旱莲草、女贞子补肝益肾。白芍、枸杞子、当归、阿胶补养阴血;茜草根、生地榆、白茅根、大蓟凉血止血。
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益精生血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补养肝肾,附子、肉桂温暖脾肾;鹿角补肾中元阳;龟甲滋阴生精;人参、枸杞子补气养血;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参、炒白术、茯苓、炒麦芽健脾消食;参三七、蒲*化瘀止血。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问到:可不可以换成中成药呢?每天喝中药汤剂太麻烦了?
对此,史主任告诉大家,中成药多是成分固定的用药,而血小板减少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恢复的不同阶段,辨证加减使用,只有这样,提升血小板,达到的治疗效果才更显著!
备注:
关于中医中药对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面还有疑问,可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疑难血液病在线问诊!
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