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不乏一些刚出生的婴儿就有血小板低的现象,难道孩子刚出生就患上血小板减少症吗?血液病专家介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多与母体有关。
新生儿是如何患病的?
有些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疾病还为完全治愈就考虑孕育下一代,导致妊娠期间病情反反复复,甚至将疾病传递给孩子。
专家介绍,患有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分娩的婴儿中有半数孩子会伴有血小板减少症,这主要是因为母体内的抗血小板因子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和胎儿的血小板结合,导致孩子患病。如果母亲经脾切除治疗,但仍有血小板减少表现时,其分娩地婴儿中仍有约80﹪地病例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偏低。倘若母体于术后血小板已恢复正常者,则仍有20﹪婴儿伴有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有何表现:
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极为类似,患儿于出生后数小时内即出现散在性地瘀点和瘀斑,常遍及全身。偶可发生胃肠道或泌尿道地严重出血,但颅内出血较少见。但二者病程存在较明显差别,母体通过胎盘传递地自身抗体,其血小板减少症平均持续1个月,长达4~6个月者少见。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通常病程仅为1~2周。
母体传递引起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大多数患儿病情轻浅,无需特殊处理。产前用皮质激素治疗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地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可能使患儿地病情减轻。分娩时婴儿地血小板计数往往正常,但一周后即可出现严重地血小板减少,推测这和未继续给予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因为本病有自限倾向,故通常不主见脾切除治疗。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不要盲目治疗,病急乱投医。
由此可见,对于患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是血小板减少症的女性患者来说,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完全环境,不要急于怀孕生子,可以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确定不会影响到胎儿健康时,再考虑妊娠。
温馨提示:
如果您有关于血液病方面的疑问,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全文”进行咨询,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还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