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是药三分*。药物在预防或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这种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所诱发的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其它异常临床症状的反应或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其中药物性变态反应(俗称药物过敏)是较常见的一类与机体特异质相关的药源性疾病。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药物过敏”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药物过敏?
在服用、涂抹或注射药物后,引发身体出现过敏症状,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药物过敏通常发生在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之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
二、哪些人容易出现药物过敏?
任何人或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发药物过敏,难以预期。
三、如何判断为药物过敏?
用药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或突然发生胸闷、心慌、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为药物过敏。其典型性过敏症状或体征为下图的“疹、破、痛、红、肿、烧”。
四、药物过敏分哪些类型?
Ⅰ型(速发型)过敏者常出现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
Ⅱ型(细胞溶解型或细胞*型)过敏者可有贫血、出血、紫癜等症状,常见的有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过敏者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表现在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Ⅳ型(迟发型)过敏者往往出现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如接触性皮炎、乙型肝炎、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五、发生药物过敏怎么办?
用药期间发现自己出现过敏症状,首先应立即停用正在服用的致敏药物,其次携带正在服用的药物或用药记录单及时回诊就医对症治疗,切莫错失治疗时机,以防止严重不良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六、如何预防药物过敏?
1、用药之前要格外注意,服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而非来路不明、推荐馈赠或宣称神奇疗效的产品;
2、牢记过敏史,请医师协助将过敏药物注记于保健卡或过敏记录卡上,随身携带。服用药物前主动咨询医师或药师,用药期间密切留意一些警告症状或不耐受现象如皮肤瘙痒、红斑或发热等。
3、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药物交叉过敏,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过敏。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也可能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西乐葆、扶他林等)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个人简介:蔺辉,皮肤科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员,陕西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医院皮肤病院进修学习。利用自媒体“皮肤美容科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