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皮肤上的小红点,可能是两种血液病的 [复制链接]

1#
出血点背后的秘密究竟是......皮肤出问题常常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象。小儿皮疹的常见原因有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风湿性疾病、血液病等。“过敏性紫癜”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毛细血管在炎症的打击下,管壁变脆,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让血管产生炎症最常见的是细菌或病*感染。很多孩子发病前2周会有低热、乏力、喉咙痛等症状,说明细菌病*已经在暗中蓄力了。食物或药物都可能是致敏原。各种刺激因子让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全身上下的小血管都有可能往外渗血!如果是消化道黏膜毛细血管也发生了渗出,严重可能导致血性腹泻。在皮肤和腹部症状之后,可能进一步出现关节和肾脏损害。膝、踝、肘等大关节肿胀、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尿色异常大多在紫癜出现4周后发生。编者就曾经接诊过一个被当成“关节炎”治疗的孩子。吃了好久的消炎药,关节炎就是不好,最后被编者遇到,翻起孩子裤腿一看,双腿都是紫癜!过敏性紫癜具有自限性,只出现皮疹的轻症患儿自己就能好,病程大概2周左右。轻症患儿可以在家休养,不过需要做好2点:1.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2.遵医嘱服用抗过敏或改善血管的药物。如果出现腹部症状,或关节、肾脏损害,医院就诊!另外,过敏性紫癜容易复发,治疗期要避免预防接种、控制感染、远离过敏原。ITP全称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的皮疹表现和过敏性紫癜十分相像,机制却大不相同。免疫系统本来是对抗外界感染的,但ITP患儿的免疫系统却对自家血小板大打出手。免疫系统甚至侵入骨髓,攻击血小板的“妈妈”-巨核细胞。过度破坏加上生成不足,ITP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极低,凝血能力很差。和过敏性紫癜类似,ITP患儿发病前2周也常有感冒史。但除了四肢紫癜,ITP患儿还会出现伤后止血困难、鼻腔或牙龈出血、乏力,甚至贫血。想确诊ITP,光查血小板还不够,有时还需做骨髓穿刺,查巨核细胞。骨髓穿刺也能排除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明确诊断。穿刺部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疑似疾病来选择。通常为胸骨、髂骨后或胫骨前。对于重症ITP患儿,骨髓穿刺有术后出血风险。如果血小板低于10*/L,同时临床表现又极符合ITP,建议先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再决定是否做骨髓穿刺。ITP为自身免疫病,主要对症治疗。血小板高于20*10^9/L且无出血表现的患儿,应卧床休息,无需用药。如果血小板严重下降,需要服用激素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大部分小儿急性ITP在6个月内能恢复正常,疗程一般比过敏性紫癜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