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家里,
爸爸喂一勺、
妈妈夹一块、
爷爷奶奶也不停添菜……
殊不知这样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孩子经常腹痛
可能是幽门螺杆菌!
小婷(化名)今年8岁,是个刚刚上小学的小胖墩,1米55的身高体重有斤。
爸爸妈妈说,她平时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尤其爱吃肉,因为处在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太克制孩子的饮食。只是近一年来,小婷总是喊肚子痛,而且常常是肚子饿时疼得特别厉害,有时闹得整个夜里都睡不好觉,爸妈以为她是贪吃惹出来的毛病。
暑假来了,爸妈带小婷去俄罗斯旅游,异国的美食她期待满满。可是,一趟好好的异国游却被突如其来的肚子痛给搅黄了。每到夜里小婷就因肚子疼坐立难安,有几天疼得全身直冒冷汗,这下可急坏了爸妈,立即取消行程,带着小婷回国。
飞机刚落地杭州,医院的儿科,医师接诊后,一听小婷的症状,就问道:“家里有没有人有胃病?或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小婷妈一听就纳闷了,自己平时给孩子吃的也很注意,这么小的孩子,不应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啊。
在医生仔细追问下,妈妈突然想起自己体检曾经发现过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为当时是通过吹气试验发现的情况,又因为惧怕“胃镜”检查,就一拖再拖没有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也会习惯性帮小婷把饭吹凉,还常会用自己的筷子为小婷夹菜。
为了确定小婷是否真的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医生建议做儿童呼气实验(C13)检查,结果她果然是中招了。
而再结合小婷时常腹痛、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也有明显下降等情况,医师考虑小婷可能还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问题。于是,医师立即联系了消化内科的医生为小婷加急做了电子胃镜检查。没过几分钟,检查完成,报告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接下来,小婷要进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规范治疗。妈妈悔恨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幽门螺旋杆菌竟成了小婷长久腹痛的“元凶”。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是常见的问题,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而一旦感染,很少能自然根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一般感染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症状。
另外,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也可能与此有关,医院就诊。
目前我国Hp感染率超50%。
这一高数值“得益于”我们传统的进餐模式——共餐。一双筷子吃遍所有的菜,表示了关系的亲密,关系更好的,会给对方夹菜。我们一家人吃饭,同学朋友聚会,公司聚餐,都是如此。虽然有公筷,但是在熟人场合里使用的频率并不高。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人得病传染一家。因此,生活中的防范异常重要。
01
饭前便后洗手
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02
食物要经过高温
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03
少刺激胃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增加胃的负担。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04
建议分餐
虽然一家人一起吃饭很难养成分餐的习惯,但是家里有感染患者应尽量分餐,选择使用公筷,直至感染者完全治愈。
05
牙具定期换
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来源
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
编辑
赵雅晴
审定
金官
核发
张宁
领导说了,点个小花
南婉儿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