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07/5523365.html导读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增多,常伴有肝、脾肿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
经典的BCR/ABU阴性的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骨髓纤维化(MF)。根据最新指南共识,小编简要整理了PV、ET和MF的诊断标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其年发病率为0.4~2.8/10万。PV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4年,年龄60岁患者为24年。
表1PV诊断标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约90%的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体细胞突变,这种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表2ET诊断标准
骨髓纤维化(MF)
骨髓纤维化(MF)是以促纤维组织增生的细胞因子分泌过多引起骨髓纤维组织增生、髓外造血及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继发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MF(post-ETMF)和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MF(post-PVMF)。
表3MF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37(4):-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中华血液学杂志,,37(10):-
[3]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37(2)
9-93.
[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36(09):-.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