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虚惊一场rdquo的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1

案例发现

真真姐今年50岁了,杭州本地人。去年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了,只有29×/L,当时她全身没有瘀血瘀斑,没有头痛头晕,除了在刷牙时偶有牙龈出血之外,也没有其他出血症状,没有重视。

前天在当地社区做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更低了,只有19×/L。

只好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血小板只有8×/L了,血液科没有病床,她火急火燎地住进了急诊留观病房。

2

寻找病因

我问她有没有不良嗜好和其他疾病史、家族病史,她都摇了头,好端端的怎么就得病了呢?

大部分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都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疾病。可她真的得了这个病了么?急诊医生一边准备按照血液科医生的医嘱用糖皮质激素大量冲击提升血小板,一边不放心,让护士重新抽血复查血小板计数。

这时候,一通来自于检验科的电话叫停了正准备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检验科同事说,这个患者的血常规镜下表现很奇怪,血小板聚集严重,建议换抽血管重新复查血常规。

3

柳暗花明

第二天早上我送检了两管血常规,一管是平时专门用于查血常规的含有EDTA的紫管,另一管是没有添加剂的红管,结果居然大相径庭:紫管血小板计数15×/L,红管血小板计数×/L。

同时,真真姐的其他检查包括生化、凝血、Ig,C3,C4、甲状腺功能类、肿瘤类、术前四项、ANA、抗血小板抗体结果都是正常的。

那么答案来了,真真姐是属于EDTA(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其实都算不上生病,真是虚惊一场。真真姐第二天就出院了。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区间下限(×/L)。

假性血小板减少指某些因素可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但实际上血小板并不减少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患者误解,甚至临床误诊或临床医生抽骨髓进一步检查并输入血小板等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目前假性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因素有:EDTA抗凝剂诱导、标本采集时血液凝固、巨大血小板、冷凝集素等。

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K2作为血常规检查的抗凝剂,其抗凝原理是EDTA与血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EDTA抗凝全血后血小板聚集,导致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其发生率约占0.1%,是一种体外现象。

EDTA-K2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①EDTA-K2可使血液发生免疫介导,产生冷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发生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还能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后的自身抗Fc端又可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膜上Fc端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

②EDTA-K2可导致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导致血小板膜表面某种隐匿性抗原表位发生构象改变,这些活化的血小板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结合后,激活了细胞膜中的某些能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原受体的活性物质,促使血板与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

4

解决方案

当血小板计数×/L时,血细胞分析仪提示血小板减少、聚集,血涂片复检时显微镜镜检出现成堆、成簇血小板,且患者无任何血小板减少临床症状,用其它抗凝管采集的标本血小板计数正常,各种矛盾情况摆在我们面前时,首先考虑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解决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方法很多,如本案例中用无添加剂的红管即时检测;用蓝管(柠檬酸钠)抗凝剂采血。还有专家提出用37℃温浴;用草酸铵溶血剂手工计数血小板;加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血小板;用网织红计数的光学血小板计数PLT-O通道计数等。

该怎样处理呢?复检!

血细胞分析复检内容包括:用血细胞分析仪对细胞数量再测、应用显微镜对异常细胞的发现和确认、以及外观对大体标本的合格性判断。

通过染色良好的一张血涂片和一台普通生物显微镜镜检初筛后,用更换抗凝剂或其它方法纠正假性血小板减少。并及时与临床或患者沟通,而且我们检验者有责任告知这种情况,避免下次“剧情”重现。

临床需谨慎,遇事莫慌张!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