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海关总署7日公布,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
海关统计显示,前7个月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1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3.53万亿元、3.23万亿元和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8.9%和11.8%。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RCEP红利显现前7个月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5%。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生效以来,RCEP成员国“朋友圈”不断扩大,贸易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不少外贸企业从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红利中充分受益。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7月当月,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5.6个百分点。RCEP今年正式生效实施,进一步深化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前7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8%。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2.6万家,同比增加5.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材料:欧文)
天津市进口冷链食品第三方冷库闭环管理
日前,天津市场监管委印发相关通知,部署对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第三方冷库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明确“闭环管理第三方冷库、排查整治违规贮存冷库、严格市场末端管控”3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压,提级管控。
聚焦打击冷库非法经营、违规贮存转运、隐匿私藏进口冷链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市以城郊接合部、行*区交界地、“飞地”“插花地”等为重点区域,对生产经营主体自建自备冷库和从事冷冻冷藏食品贮存服务的冷库实施全方位检查排查,并进一步摸清了进口冷链食品批发市场、销售、加工、餐饮单位等动态底数。截至目前,对全市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贮存的第三方冷库和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均已对应建立“一企一库一台账”并动态更新,全部纳入监管视野。
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第三方冷库闭环管理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出台了24条管控措施,对人员封闭管理,对库内分区隔离,对货物闭环管控,并严格环境消*,要求网络视频接入天津市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以备调取检查。
此外,天津市场监管委联合市商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组织各区级专班对全市范围内生产经营环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无缝滚筒式督导检查,重点对发现的未经备案非法提供进口冷链食品贮存服务的冷库,一律关停,涉嫌违法犯罪的,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双打击、双处罚”,行*执法和刑事打击并重,既罚企业,又罚个人。市市场监管委还组建市级“蓝*”督导组,采取包区包库、一包到底方式,将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各区级专班,现场督促立即整改,有效推动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真正落实落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9万人次,对各类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反复碾压式检查3.89万户次,发现问题个,关停非法贮存冷库6家,立案查处件。
内容来源:天津日报(材料:宏善)
中国发现新型可感染人类的新动物源性亨尼帕病*——琅琊(LayV)
据报道,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NEJM)发表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通讯文章,该文章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henipavirus),并命名为琅琊病*(Langyahenipavirus,LayV)。
中医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及其他学者在这项研究中指出,一种新发现的、可能来自动物的亨尼帕病*与一些发热性病例有关,这些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等。这一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人类疾病。
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35例急性LayV感染患者,其中26例仅感染LayV(未检测到其他病原体)。这2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54%)、咳嗽(50%)、厌食(50%)、肌痛(46%)、恶心(38%)、头痛(35%)、呕吐(35%),并伴有血小板减少(35%)、白细胞减少(54%)以及肝功能受损(35%)和肾功能受损(8%)等。
亨尼帕病*是亚太地区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新兴病因之一,致死率在40%至75%之间。目前还没有针对亨尼帕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支持性护理,以控制并发症。该病*属中目前已知有两种病*可感染人类:分别是亨德拉病*(Hendravirus,HeV)和尼帕病*(Nipahvirus,NiV),两种病*均会引起动物和人类的严重疾病,被列为生物安全四级病*。
然而,科学家们在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一种尖鼠科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其他相关的亨尼帕病*。科学家们在本次对中国东部近期有动物接触史的发热患者的哨点监测期间,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病*分离,发现了琅琊病*(LayV)。
内容来源:国际畜牧网(材料:宏善)
物流保通保畅:全国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7.4%
最新数据显示,8月6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7.4%。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8月6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9万吨,环比增长1.70%;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4万辆,环比下降4.78%;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万吨,环比下降0.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3.6万标箱,环比增长7.4%;民航保障货运航班班(其中国际货运航班班,国内货运航班班),环比下降3.5%;邮*快递揽收量约2.89亿件,环比下降2.7%;投递量约2.87亿件,环比下降4.0%。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材料:欧文)
俄驻华商务代表:俄对华鱼类和海产品出口已重返新冠疫情前水平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阿列克谢?达赫诺夫斯基向记者表示,俄罗斯对华鱼类和海产品出口已重返新冠病*大流行前水平。他指出,“我们根据数据看出,海产品出口情况已恢复。年上半年,出口情况超出年同期疫情大流行前数据的7%。”
由于新冠疫情,年末,中国开始限制港口进口冷藏船大舱中的海产品。为了同中国就开放港口达成协议,年俄罗斯各部门代表进行了大量谈判。年年初,俄罗斯联邦渔业署新闻处透露,中方已经批准大连和青岛恢复进口俄罗斯鱼类产品。但是,年5至6月,因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核酸阳性,中国海关总署又对约20个俄罗斯远东地区加工渔船、冷库及加工企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紧急预防性措施。
达赫诺夫斯基认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在港口安装专门消*设备。
他指出,“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可能是在中国入境口岸安装高科技包装和产品消*设备”。
据俄罗斯媒体援引专家的话报道,年鱼类和海产品出口在俄对华总出口中所占比例略超3%,年前三个季度这一占比跌至此前的一半,降至1.5%。年约34%俄罗斯鱼类和海产品出口至中国,今年前三个季度这一占比不到20%。
内容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材料:欧文)
中老铁路拉动泰国水果等农产品出口额年增长40亿泰铢
“泰国头条新闻社”报道,泰京罗盘研究中心(KrungthaiCOMPASS)近日指出,中老高铁(昆明-万象段)开通后,有效降低并减少泰国产品出口成本及运输时间,预计将拉动泰国农产品出口额每年增长40亿泰铢。
中老高铁(昆明-万象段)是东盟国际贸易多式联运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自年12月3日首次正式开通运营后,在投资、旅游和国际贸易方面,为中泰以及其他沿线国家带来了诸多便利。
报道称,中国是泰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得益于国际贸易协定的实施与签订,年泰国对华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达亿泰铢,约占泰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额的26.7%,与过去10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特别是泰国榴莲、龙眼、山竹等水果,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此前80%以上泰国农产品通过船运出口,其余依靠公路运输出口。
中老高铁开通对于泰国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效降低出口成本,减少运输时间,还解决了陆路交通拥堵问题,为泰国中小企业通过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提供便利,同时增加泰国农产品和食品市场开拓其他铁路沿线国家的机会。
据悉,首批受益的泰国农产品为新鲜水果和冷冻生鲜类产品。预计第一阶段(-年),中老高铁将拉动泰国这两类产品的出口额每年增加43.29亿泰铢,并且在未来3-5年可能增加到每年亿泰铢以上。
内容来源:中国水果门户(材料: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