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宏文教授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

临床输血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一些不必要的输血行为,而患者血液管理的开展,在合理使用生物制品和减少输血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日分享的是中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教授的《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定义

患者的血液管理(PBM)是基于循证医学和多学科联合的方法,通过治疗贫血,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失血,自体输血,优化代偿能力以及限制性输血等措施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改善患者转归。

患者的血液管理的必要性

输血风险

-传染性

-非传染性风险

血源紧张

-血液供应和医疗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

-社会老龄化

医疗质量管理

-改善患者转归

-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一、贫血药物治疗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造血原料药

-铁(静脉制剂,能在较短短时间内提高Hb水平)

-维生素A、B6、B12、C、E

-叶酸、核*素

-烟碱

二、减少出血措施

●预防: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治疗凝血异常

●药物

-预防应用抗纤溶药

-去氨加压素(DDAVP)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Ⅱ

●非药物方法

-手术技术革新、微创手术

-止血带,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

-降主动脉球囊

-出凝血即时诊断技术(TEG)

三、自体输血

●术前自体储血

●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回收式自体输血

-血液回收机除了自体输血的优点外,洗涤后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与体内红细胞无差别,显著好于库存红细胞,可迅速回收和回输病人的失血,增加红细胞总量。

-缺点:损失了血液中的血浆和血小板。

四、限制性输血

●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指征

-目的: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红细胞输注指征:血液携氧能力不能满足机体需求

-血红蛋白(Hb)7g/dL(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窨量已被纠正时)(AsA指南6g/dL)

-Hb10g/dL的患者国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Hb7-10g/d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以及有无组织缺氧等因素决定

-高原和紫绀患者(Hb降幅龆过50%)

-仅依靠Hb这个单一的指标作为指征是不够的!

-POTTs研究(红细胞输注指征个体化-精准输血)

●血浆

血浆输注指征-补充凝血因子

-单一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伴随严重出(PT≥17s或INR1.6,APPT2倍,TEG-R值12)

-大量失血或大量输血后

-血液回收洗涤成品血大于ml

-紧急对抗华法令(5-8ml/kg)

-肝素耐药者治疔(AT-Ⅲ缺乏)

-常用剂量:10-15ml/kg

除外大量输血时,输注前均需有精准检测和评佶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

-活动性出血伴血小板减少(50x/L)

-绝大部分手术患者需维持血小板50×/L

-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已知或怀疑有血小板功能障碍(抗血小板药)

-DIC或闭合腔内出血(如眼内、脑内),血小板x/L

-硬膜外麻醉时,血小板80×/L

-大量输血时

-证据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伴有出血时(如TEG-MA值40mm)

-患者有大量微血管出血,而血小板计数不能及时获得的,当怀疑其有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时可输血小板

●冷沉淀

冷沉淀输注指征

-纤维蛋白原缺乏(Fbg0.8-1g/L,大出血时1.5g/L)

-FXⅢ1缺乏或血管性血友病(vWF缺乏)

-大量出血和大量输血治疗时常需要输注冷沉淀

-剂量:0.1-0.15U/kg(毎单位含Fbg75-mg)

-解冻后4小内尽快输注,不能再冻存

组建PBM团队

①组建多学科血液管理团队

心血管手术古血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术后恢复宝、输血科和内科的医生、护士和棱术人员共同协作

②医院自年组建了多学科血液管理团队,发挥人员协同效应

术前:治疗血和改凝血功能。

术中:外科医师努力减少失血,麻醉医师预防应用氨甲环酸等药物。常规应用自休血回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术后:及时诊断出血原因(TEG),治疗更高效;掌握二次胸指征,避免因拖延导致失血增多,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药物治疗贫血。

③减少出血药物

预防应用合成抗纤溶药物(I-A)

氨甲环酸-推荐用法

-CPB手术,总剂量30mg/kg,10mg/kgCPB前静脉注射,10mg/kg加入CPB预充液中,10mg/kg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

-非CPB手术,总剂量10-20mg/kg,术中持续输注。

氨甲苯酸和6-氨基乙酸

去氨加压素(DDAVP)

-促进合成vWF和v子,1h起效,持续约6小时

-预防和治疔CPB后血小板功能导常

-建议末停抗血小板药和CPB时间超过min的CABG患者常规应用(l-A,ISMICS专家共识)

-成人剂量每次15ug,停CPB前1小时(复温时)应用

-注意事项:给药速度快可引起严重低血压

④体外环血液率程和酸坏

·CPB使用膜式氧合器和肝素涂抹技术

·缩小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I-A)

·改良超滤(I-A)

·逆向自体血预充(RAP)(Ⅱb-B)

·CPB机器余血回输

⑤实施PBM成效

总结

患者血液管理是临床输血的最终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输血观念,从“以血液成分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其次是使用贫血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手术失血,应用抗纤溶药物减少出血。最后,采用自体血回收、CPB中减轻血液稀释程度、POCT出凝血诊断技术、严格输血指证以及单病种输血评价和公示来实行患者血液管理,整个过程离不开多学科的协作与PBM团队的支持,最终达到减少围术期输血,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来自:中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