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发蜱媒传染病,由布尼亚病*目、白纤病*科、班阳病*属中的一种单股负链RNA病*(SFTS病*,SFTSV)引起。该疾病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例病情进展较快,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SFTS最早在中国发现,随后在韩国、日本、缅甸、越南等亚洲国家陆续报道,病死率从2.7%到45.7%不等。高龄被证明是疾病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该关联可能由于老年宿主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非正常的炎症反应引起。
蜱传人是人类感染SFTSV的主要途径,长角血蜱是SFTSV的主要传播媒介。尽管SFTS的病死率很高,但目前还没有针对SFTS的有效疫苗和特效抗病*疗法。目前临床上正在评估几种抗病*药物对SFTSV的治疗效果。其中,法匹拉韦(T)被证实在低病*载量的患者中早期给药可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此外,激素类药物存在有效治疗作用。其他治疗方式(如恢复期血浆治疗等)的疗效尚有待研究。
作者风采
通讯作者
刘玮研究员
医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InfectiousMedicine执行副主编
刘玮研究员是医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新发传染病防控研究,尤其是虫媒病*的致病机制与临床诊疗研究。公开发表SCI论文余篇。兼任*队流行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队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学分会理事等。获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市首都科技领*人才、*队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等。
原文链接
点击屏幕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