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占国*,李春
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
*通讯作者
编者按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栓事件和/或病态妊娠,伴有持续抗磷脂抗体阳性。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静脉、动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其中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累及多器官的血栓形成。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可出现反复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及子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5月24日专文全面总结了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本刊邀请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对此进行了述评。
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常见,且表现复杂,部分重症患者治疗棘手,临床预后差。APS可以出现多脏器受累以及病变快速进展,临床上误诊或延迟诊断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临床医生应对其高度重视。为了临床医生特别是风湿病专科医生能更好地了解APS,NEJM近日专文评价和分析了APS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已经发现一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表现并未被纳入APS分类标准,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心脏赘生物、网状青斑、青斑样血管病变、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认知功能障碍和皮质下白质病变等。临床上,若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