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子化疗后造血功能障碍,三氧治疗为他化解 [复制链接]

1#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ktyx.com.cn/lehuo/baike/20201113/534.html
化疗带来的“折磨”化疗是一种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过程中一些不可抗力的副作用和“折磨”,也令许多癌症患者不由望而却步。“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化疗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对肠粘膜屏障结构及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并可引起骨髓抑制,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等,危害身体健康。”月10日,我院胸外科主任石自力介绍说。三氧疗法是癌症治疗的新协同方法“免疫三氧疗法是近年来开展的针对癌症治疗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增加组织的供氧,刺激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导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和氧化自由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石自力表示。近年来,我院通过免疫三氧疗法为多名肿瘤化疗后患者进行治疗,激活骨髓造血功能。临床病例:浸润性腺癌,三氧激活骨髓造血功能今年59岁的郑亮(化名)是岳阳华容人。去年11月,郑亮医院查出患有左肺浸润性腺癌,随即进行了胸腔镜下左上肺癌跟治术和胸膜粘连熔断术。手术后,郑亮又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四周期的化疗。然而化疗结束没多久,检查结果显示,郑亮出现了骨髓抑制,在予以提升白蛋白、输血等对症治疗后,他的病情无明显好转。今年2月份,郑亮出现了胸闷、气促、阵发性咳嗽,并伴有白色粘痰的症状。医院进行检查。CT结果显示,郑亮的双肺有陈旧性结核、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T-SPOT检查呈阳性,他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入我院胸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入院后,胸外科主任石自力发现,郑亮有严重贫血,且血色素只有58g/L(正常值为g-g/L),白细胞2.1*10^9(正常值为.5-9.5*10^9),总蛋白54g/L(正常值为60-85g/L),白蛋白1.7g/L(正常值为5-55g/L),同时还有乏力、呼吸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综合患者的病情,石自力决定带领团队先为郑亮进行输血,在提升他体内的血色素的同时,予以抗感染、增强免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后续的治疗。在输入了4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后,复查血常规血色素达到了89g/L。随后,郑亮在胸外科医护人员的安排下,进行了15次免疫三氧疗法,以激活自身的骨髓造血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免疫三氧疗法,目前,郑亮的血色素达到了g/L,白细胞4.45*10^9,总蛋白68g/L,白蛋白42.4g/L,贫血、乏力等症状逐渐好转,经过检查后,即可出院。“我没想到,我还能再好起来。”看到自己的病情好转,回想起自己的治疗经过,郑亮不禁感慨道。专家提醒“免疫三氧疗法的应用可以加快机体的代谢功能,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石自力介绍,免疫三氧疗法能激活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内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同时,该疗法还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更多的“超级红细胞”,进一步改善组织供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及射线的敏感性。石自力表示,免疫三氧疗法还能通过氧化、诱导、激活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来改善机体功能状态,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来源:医院(宣传科杨正强陈思雨)科普: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化疗后的骨髓抑制

造血功能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在临床比较常见。例如,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加,一些肿瘤病人在采用了大剂量放、化疗后,会出现骨髓严重抑制、造血功能不足、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化疗后的骨髓抑制

主要体现在外周血象的变化。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如果白细胞减少,可以应用促进白细胞恢复,升白细胞的药物,从而降低患者因为白细胞降低而带来的感染。

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

1.当轻度骨髓抑制时,这时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会感觉“乏力”、“困倦”,此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2.重度骨髓抑制同样也可能没有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及纠正,可能会出现发烧、咽痛、咳嗽、腹泻、尿频、尿痛等感染表现,提示出现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的降低;如逐渐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情况,可能提示血红蛋白(HGB)的下降;化疗后出现皮肤的“青紫”、牙龈出血、鼻出血、咳血、呕血、血便,可能提示血小板(PLT)的下降。某些患者化疗后自认为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应该没有出现骨髓抑制,未遵定期化验血常规,因骨髓抑制后不一定出现症状,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由于重度骨髓抑制导致免疫力极低、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可能造成出现重度感染症状、重要脏器出血等致命并发症。

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

骨髓的抑制程度根据WHO分为0~Ⅳ级:0级:白细胞≥4.0×/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Ⅰ级:白细胞(.0~.9)×/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75~99)×/L,Ⅱ级:白细胞(2.0~2.9)×/L,血红蛋白80~94g/L,血小板(50~74)×/L,Ⅲ级:白细胞(1.0~1.9)×/L,血红蛋白65~79g/L,血小板(25~49)×/L,Ⅳ级:白细胞(0~1.0)×/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L。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

风险。对于红细胞下降而言,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本身比较长,因此在一般化疗过程当中,很少有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的情况。对于轻度贫血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如果贫血比较严重,甚至伴有因为贫血所导致的心慌、气促等情况,这时候就要进行红细胞的输注治疗。血小板下降,在治疗期间比较常见,对于血小板轻度下降,一般可以给予患者白介素11或者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促进血小板的恢复。”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规律及意义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以前对红系抑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