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心血管病的两种ldquo神药r [复制链接]

1#

1阿司匹林(aspirin)

又名乙酰水杨酸,唯一一个入药超过百年,现今仍被广泛使用的药物。

A适应症

1)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所谓一级预防指没有患病,用药以预防,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患者,用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中风等。如果不能耐受其副作用,可用氯吡格雷(如:波立维)50-75mg/日代替。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已被证明肯定获益,但是获益有限,在老年病人(大于75岁人群脑出血风险增加)中,不建议常规应用。

2)心血管病二级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指已经患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或中风等患者,服药以预防再发生或死亡。不同于一级预防,获益巨大,建议终身服用。如果不能耐受其副作用,可用氯吡格雷75mg/日代替;如果是药物支架术后一年,可服用氯吡格雷mg/日代替,或者替格瑞洛90mg,2次/日(具体可咨询您的医生)。

B作用与副作用

阿司匹林常规口服剂量为0.1-0.3/日,具有不可逆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大剂量有抗炎作用,引起血管收缩,且对肾脏功能不利。因为其不可逆作用血小板,停药至少一周血小板功能才可恢复正常(同氯吡格雷)。吸烟患者可能抵抗阿司匹林作用,需要适当增加阿司匹林剂量。

因阿司匹林物理特性偏酸和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而削弱胃粘膜保护机制,故对消化道有损伤。许多病人服用后有消化道症状:反酸、饱胀感、上腹隐痛甚至消化道出血等。胃镜检查发现有些病人的消化道溃疡与之有关。市场上阿司匹林多为肠溶剂型,如:拜阿司匹林、伯基等。但即便如厂家宣称“肠溶”,很多病人服用了上述药物仍然有胃部不适,甚至不可耐受。建议有此反应病人,可以尝试餐中或餐后服用。

阿司匹林另一个主要副作用是脑出血。不容小觑,即使是0.1/日也可能发生,尤其在高龄、低体重人群更易发生。过敏、致畸等副作用罕见。

C服用方法

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是1片(0.1)/日。如果出血倾向明显,如皮下出血(紫斑)、牙龈出血,可以适当减量。高龄或低体重者可以减量至1/2片(0.05/日)。因为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多发于上午06:00至10:00时间段,因此推荐最好早晨空腹服用,但证据并不充分。

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及时嚼服0.3(口腔黏膜即有吸收),以求迅速发挥作用。千万别小觑它,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死亡20-25%,几乎与支架术效用相等(注意,支架术是在应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发挥效益,应该及时选择)。

2他汀类药物(statins)

唯一一种可以抑制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现今趋势是,如果需要即予中、高剂量治疗,以追求最大获益。作用较强的药物主要有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A适应症

1)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者是导致冠心病、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2)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高危患者)

注意,即使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仍需要进一步降脂治疗,降低LDL-c20-30%。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决定目标血脂水平。

B作用与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拥有30年的使用经验,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在超过多个临床试验和2.3亿病人年的用药经验中得到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再支架术和外科搭桥的需要,降低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

他汀常见的副作用有:

1)肝损害服用后肝脏转氨酶升高,大部分无症状。转氨酶小于u/L,一般不需要减量或停药,可以继续服用观察。多数病例停药后转归良好。

2)肌炎(严重时横纹肌溶解肌病)主要表现肌肉酸痛、压痛、乏力,血液检测CK显著增加。停药后大多数人无后遗症,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总体来说,他汀类药物已被充分证实安全性良好。

C服用方法

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20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日用量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

瑞舒伐他汀10-20mg,每日一次。

初始使用他汀一月后检查血脂、肝脏功能+CK。如无异常,3月后再复查。

请注意,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尤其是起始剂量,是根据病情决定的。要达到抑制动脉斑块生长或逆转、稳定斑块和抗炎的目标,需要中、高剂量他汀治疗,如阿托伐他汀40-80mg/日,或瑞舒伐他汀20-40mg/日,以使LDL-c减少30-50%或50%以上。具体服用剂量请咨询您的医生。

(周一上午,医院心内科专家门诊)

邮箱lybaba

sohu.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