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淤点及淤斑,黏膜及内脏出血。实验检查除血小板减少外,尚有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
正常血小板有保护和防止毛细血管免于破裂作用。一旦受外力损伤破裂,血小板可以堵住破裂口,促使血液凝固而止血。血小板正常值为每立方毫米10万~30万,少于10万即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血小板无能,都足以引起皮肤出血,形成紫瘢。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原因迄今尚未清楚,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女性居多。继发性的则由其他疾病(如血液病、脾功能亢进、严重感染和药物中*等)所引起。患者表现轻重不一,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开始为鲜红色,很快变成紫色,继而转为褐*色,以至最后消失,又有新的再出现,此起彼伏。通常以下肢为多,有时可发生内脏出血,可见呕血、黑便;尿路出血可有血尿,颅内出血可有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情况。
一位姓何的男孩,12岁。10天前齿龈出血,第三天开始四肢皮肤出现淤点,伴少量鼻血,头晕乏力,时有心悸,唇舌淡红,脉细缓,检血色素11.5%,白细胞/mm3,血小板2.4万/mm3,出血时间7.6分钟,凝血时间2分钟。血块退缩不良,束臂试验“+”,骨髓穿刺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予甘草6克,立煎服,早晚各服1剂,连服34天,血小板计数上升11.4万/mm3,淤斑吸收,诸症消失。停药2个月后,血小板复降为5.7万/mm3,又用甘草汤,第三天时血小板上升至10.2万/mm3,连服21天,病愈。随访5年未见复发。
引自:年第2期《浙江中医杂志》、《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百姓验证
广西南宁市郊区水库管理处陈敬忠,女,68岁,干部。她来信说:“我是一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全身经常出现黑块,每年为此病我都得住院治疗,有一次住院竟花掉6万多元。后来我用本条方治疗,几天黑块就消失了。”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试用)
(若有效果,欢迎反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