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冻疮医院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112/8582594.html虽然PICC、PORT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得到普及,但CV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手术、化疗的初始阶段和肿瘤晚期的治疗中必不可少。
本文将分析CVC常见五大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血肿/渗血
原因分析
多由于穿刺时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致皮下渗血;
穿刺过程中误入动脉或刺破静脉管壁而形成血肿;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药物的病人,未延长按压时间会引起穿刺点渗血;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过度消瘦及年老病人、剧烈咳嗽、导管移位等。
预防及处理
穿刺技术
熟悉解剖部位,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或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穿刺过程中局部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减少刺激
更换敷贴时消*液的刺激、撕除贴膜等动作容易造成穿刺点渗血。应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如穿刺点无异常可7d更换一次敷料。
妥善固定
妥善固导管,体外导管部分应呈U型或弧形固定,使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渗血处理
对穿刺时渗血多的患者,延长穿刺点按压时间,必要时用冰袋冷敷促进血液凝固;留置期间渗血,在更换敷贴时,局部可加用明胶海绵、藻酸盐敷料等材料。
案例分享
患者,女,49岁,胃癌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因治疗需要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置管过程顺利。从置管室返回病房时,见穿刺点内的棉球已被渗血浸透。见下图。
局部处理:常规消*皮肤后,穿刺点置明胶海绵一块,外用透明敷贴固定,用指腹按压穿刺点10分钟。若渗血继续,则延长按压时间至渗血停止。
后续评估:至当天下午,穿刺点渗血未见增加。2天后更换敷料,穿刺点置藻酸盐敷料,后续未见渗血。
(??上下滑动查看)
导管堵塞
原因分析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输液速度太慢
肺动脉高压
上腔静脉综合征
输液结束后未及时冲管或冲、封管方法不当等,导致导管头端的小血栓形成
预防及处理
1.规范冲、封管:每次输液前抽回血确认导管功能,用生理盐水冲管后接液体,输液结束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3~5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有出血倾向及肝素过敏的患者禁用肝素盐水封管,改用生理盐水封管。
2.导管内如有回血,应在血液未凝之前及时冲净。血液一旦凝固,应用吸有少许肝素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出血凝块,再换另一吸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冲管。
3.导管留置期间,常规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下床活动时输液瓶不可举得太低,防止压力过低致血液回流,注意观察导管情况,有无回血,液体有无停止滴注等。
4.视病情和液体量、液体性质、患者个人意愿等情况综合考虑导管留置时间,一般建议为7~14d甚至更早拔除。
5.发现导管堵塞时,先排除导管是否存在折叠、扭曲等机械堵管因素,可更换敷料、调整一下导管的位置。如导管完全堵塞时,禁止用力冲管,可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处理或更换导管。
(??上下滑动查看)
案例分享
患者,女,41岁,宫颈癌多发转移。因治疗需要,患者于-10-03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期间输液通畅。至10-27,输液前抽不出回血,推注生理盐水有阻力。后采用5ml注射器抽稀肝素盐水反复回抽,回血通畅。
后续评估:下图为11-25所拍图片,目前导管继续留置中,输液通畅。
导管相关性血栓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CVCrelatedDVT)是指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所在的深静脉或相邻的深静脉内血栓形成,是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按是否伴有明显的DVT症状、体征分为症状型和非症状型。
原因分析
多见于股静脉置管。导管质地较硬,对血管壁有刺激性或可致内膜损伤、粗糙,血流通过此处血小板容易凝集形成血栓。导管的口径、静脉穿刺次数、放置时间及所灌注的药物均会影响DVT的发生。
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减少,严格控制输液量者,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留置导管时间过长等,致使血栓形成。
预防及处理
穿刺时选择较细的导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次数,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可减少血栓的发生。
加强VTE评估,对有风险患者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如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式充气加压泵等,必要时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及处理流程
案例分享
患者,老年男性,恶性肿瘤。因治疗需要于-06-19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次日,患者诉右侧颈部有隐痛,NRS评分1-2分。颈部血管B超见右侧颈内静脉导管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检查报告见下图。
治疗过程:因治疗需要,继续保留颈内静脉导管,同时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AxalUq12h皮下注射。-06-25复查,颈内静脉未见明显血栓,停依诺肝素钠治疗。导管保留至治疗结束拔除。
局部处理:因治疗期间穿刺点渗血较多,穿刺点予藻酸盐敷料局部按压,外用透明敷料固定。
(??上下滑动查看)
导管脱出
原因分析
导管脱出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时。
主要与患者出汗多、敷贴过小、固定不当、外力牵拉、翻身时导管受压未及时放置妥当、固定翼与皮肤之间的缝线切割了皮肤,固定失效等有关。
预防及处理
选择大小合适的且粘性及透气性好的透明敷贴;消*液待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将外露导管无张力黏贴在无菌贴膜范围内;改变导管固定方向,导管末端由向上变为向下;换药时防止牵拉致导管脱出。
加强评估,每班交接时,注意在床边观察导管外露部分长度,评估导管有无脱出。
备注:常规导管体内长度为12~13cm,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近心房段。
导管相关性感染
原因分析
无菌操作不严格
连接输液器时输液接头消*不严格
穿刺点局部管理不善
管道内营养液和药液未冲净残留
封管液未做到现配现用
导管留置时间过久
患者免疫力低下时等
预防及处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发现或疑似污染的物品均放弃,重新操作。
留置期间每日评估穿刺点有无红肿,通过在敷料外触摸检查是否有触痛、硬结。穿刺点局部发红,可予碘伏棉球局部浸润20min,或者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如下图),局部症状会好转。对已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的,取分泌物送培养,必要时在严格消*后拔管。
严密监测体温,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尤其是接上液体后发生,应疑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及时拔管,并留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后24h内行第1次维护(有纱布按压者),以后每周按导管护理程序消*、更换敷贴及输液接头1次。导管一旦不慎脱出,严禁重新插入。
透明敷贴潮湿、松脱或污染时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持续渗血、有分泌物或出汗的患者,建议局部使用纱布敷料或藻酸盐敷料(见下图),每2天更换1次。
在连接输液器时,肝素帽/输液接头须用0.5%的碘伏棉签用力摩擦消*2遍,从中心-边缘-外缘的顺序消*。输液结束封管完毕拔出针头后,用酒精或碘伏棉签消*肝素帽/输液接头2次,以清除残余药液。
提醒:强调用力摩擦消*,先达到清洁的效果,才能达到彻底消*的效果。
连续不间断输液患者,每天需更换输液器。连续滴注TPN治疗时,隔8h用生理盐水冲管。导管连接装置可增加污染机会,导管末端非必须情况下尽量不加三通接头。封管用肝素生理盐水配置后有效期不超过24h。
每日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在病情允许条件下留置导管时间越短越好,治疗结束尽早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策划:GoEun题图:站酷海洛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
参考文献
1.许亚芳,赵莉,等.癌症病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全科护理,,13(36).
2.钟华荪,李柳英,主编.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医出版社,.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