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俞卫锋教授儿童肝移植麻醉及围术期处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较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508755.html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截止年,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完成儿童肝移植1,例,占据中国大陆完成手术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79%的儿童<3岁,多数受体体重低于10公斤。医院儿童肝移植最常见的类型,年12医院实施第一例劈裂肝移植;年实施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儿童肝移植。医院完成的儿童肝移植手术不仅数量多,患儿预后质量也较高,儿童肝移植术后3年生存率高达90.3%,5年生存率为89.3%。

01

儿童肝移植麻醉管理

患儿入室

<1岁患儿一般可直接抱入手术室,采取父母陪伴式吸入诱导,术前右美托咪定2~3μg/kg滴鼻镇静。具体用药方法为:根据患儿体重计算所需右美托咪定用量,采用OT针筒取右美托咪定原液,OT针筒去针头后滴鼻,两侧鼻孔各半,观察15~20分钟后患儿可安静入室。

麻醉建立

患儿入室后建立基本监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氧流量5L/min+8%七氟醚吸入镇静,患儿安静后可开放外周静脉。外周静脉穿刺是麻醉建立的难点和关键,此时应注意两点:第一,外周静脉易阻塞、易外漏;第二,术中麻醉药物和碳酸氢钠溶液禁止使用外周静脉通路。

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常用药物为咪达唑仑(0.05~0.1mg/kg)、舒芬太尼(0.5~1μg/kg)、罗库溴铵(0.6~1.2mg/kg)或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气管导管尽量选择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这是因为相同型号的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比普通气管导管粗;4~6月左右患儿可尝试4.0号普通气管导管;普通气管导管接头处易脱落,需另外加强固定;完成气管插管后麻醉科医生务必听诊双肺,确认导管深度。

颈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常用穿刺方法有经锁骨上凹切迹颈内静脉穿刺、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可于锁骨上凹切迹上方1~1.5cm处,于皮肤成60°进针,回抽静脉血后,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紧针头与针筒连接处,缓慢放平穿刺针至45°左右,让手紧靠患儿皮肤,有利于手的稳定。颈内静脉穿刺时破皮要适度,旋转前进更容易置入导管。颈内静脉导管置入深度常用计算公式为身高/10-1(身高<cm)或身高/10-2(身高>cm)。

PiCCO穿刺

所有患儿均进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穿刺,常采用套管针辅助引导穿刺法或B超引导下钢针直接穿刺法。PiCCO穿刺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及时换对侧穿刺或更换医生穿刺,必要时放弃穿刺;导管接头处注意旋紧,避免脱开。

麻醉管理

无肝前期麻醉管理 无肝前期属于病肝游离阶段,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前期已接受葛西手术,腹腔粘连严重、创面渗血多,肝移植术中患儿有意外大出血可能。针对患儿存在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电解质水平紊乱、贫血、循环容量不足的特点,麻醉管理重在积极扩容、改善贫血、纠正酸中*和电解质水平紊乱。

无肝期麻醉管理 无肝期为供肝血管吻合阶段,活体肝移植主要吻合肝静脉和门静脉,DCD肝移植主要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无肝期下腔静脉、门静脉阻断,造成心输出量降低和血压下降;肾脏低灌注少尿或无尿;下肢和内脏静脉回流受阻,无氧代谢增加,造成血乳酸水平升高;肝糖原分解代谢降低,糖异生降低,导致血糖降低。麻醉管理重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无肝期循环容量相对不足,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无肝期循环容量绝对不足,用药同时可输注白蛋白扩容。同时维持体温正常,继续纠正酸中*和电解质紊乱,平稳度过无肝期。

新肝开放期麻醉管理 活体肝移植开放下腔静脉、门静脉,DCD肝移植开放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患儿在新肝开放期经历如下病理生理变化:随着下腔静脉开放,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门静脉开放,低温血液、酸性代谢产物回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进入心肺系统,抑制心肌收缩力,转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电解质水平紊乱,易诱发心律失常。麻醉管理时应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同时积极外科复温,对症处理高钾血症导致的心动过缓。

新肝期麻醉管理 新肝期手术特点为肝动脉吻合、胆肠吻合和外科止血,患儿新肝功能缓慢恢复。术前凝血功能差的患儿创面渗血严重,贫血、代谢性酸中*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麻醉管理要点为:每隔一小时复查一次血气分析,积极纠正酸中*和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状态;动脉吻合结束后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肝脏、肾脏灌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