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1年博傲护士护师每日一练12月11日 [复制链接]

1#

这个月开始护考,护师复习资料想了解的私聊我

护士每日一练

1、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为

A、成人5%~15%

B、成人2%~6%

C、成人0.5%~1.5%

D、成人6%~8%

E、成人3%~4%

2、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贫血

3、患者,女性,19岁。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口腔时发现口腔黏膜有散在瘀点,左侧下牙龈有瘀斑。为此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应特别注意

A、所有用品均应无菌

B、动作轻稳,勿损伤黏膜

C、蘸水不可过湿以防呛咳

D、擦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恶心

E、擦拭时先擦拭瘀斑处

4、一女性青年患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常出血不止,经泼尼松治疗6个月后症状无好转,最近出血更为严重,应选择下列哪项治疗措施为妥

A、改用地塞米松治疗

B、大量血浆置换术

C、输血小板悬液

D、应用免疫抑制剂

E、作脾切除

5、女性,30岁。四肢皮肤反复出现紫癜1年余,血小板明显减少,红、白细胞基本正常。应考虑为

A、白血病

B、DIC

C、贫血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再生障碍性贫血

6、某病人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而入院,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患者询问护士此药常见副作用时,回答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感染

B、糖尿病

C、高血压

D、多毛症

E、末梢神经炎

(7-8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0岁。1年多来反复发生双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L,血小板50×/L。既往身体健康。初步诊断“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治疗时应首选

A、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血浆置换

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8、与目前病情不符的护理诊断或合作性问题是

A、组织完整性受损

B、有受伤的危险

C、有感染的危险

D、知识缺乏

E、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9、护士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患肢保暖的健康教育,下列哪项不正确

A、室内温度易保持在21℃以上

B、避免在寒冷环境中暴露肢体

C、不可将热水袋直接放患肢处取暖

D、可用50℃左右的热水泡脚

E、可将热水袋放于腹部,通过血液循环来给四肢取暖

10、某女性青年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衄、月经过多,近年来出现贫血、脾大,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剥去鼻腔内血痴

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博傲护考消化系统经典考题

想跟着博傲课程学,明年一考过关的同学私聊老师

1、C

网织红细胞成年人的正常值为0.5%~1.5%,新生儿为2%~6%。

2、C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3、B

4、E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为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首选药物。但如果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是脾切除的适应证。脾切除的作用机理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

5、D

根据年轻女性患者长期出血倾向的慢性病史,结合血小板减少,红、白细胞正常,可排除白血病、DIC、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该患者比较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特点,ITP是由于外周血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及其寿命缩短,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红、白细胞大多正常;其中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

6、E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但副作用较多,可出现高血压、感染、血糖增高、多毛等。

7、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该药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止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

8、E

该病潜在并发症是:脑出血,所以选项E不符合。

9、D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若适当保暖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具体措施包括室内温度保持在21℃以上;在寒冷环境中避免暴露肢体;因末梢神经对热敏感性降低,不可使用热水袋直接暖脚或用热水泡脚,以免引起烫伤;若要使四肢保暖,应穿棉脚套,将热水袋放于腹部,使血流增加,反射性扩张四肢血管。

10、D

该患者主要的护理问题是出血倾向严重,故护理中应注意适当限制病人活动,预防各种创伤,尽量减少肌肉注射,以减少出血;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以保证营养。保持鼻黏膜湿润,嘱患者不要用手挖鼻痂,以防诱发或加重鼻出血。

初级护师每日一练

1、题干:实施无痛肌内注射的措施,不妥的是()

A、患者侧卧位时上腿弯曲B、患者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C、推注药液速度缓慢D、同时注射两种药液时,应后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E、不在有硬结的部位进针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实施无痛肌内注射侧卧的正确体位应该是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促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推注药液速度缓慢;同时注射两种药液时,应后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不在有硬结的部位进针(选A,BCDE不符合题意)。

2、题干:成人肌内注射多次注射者最佳部位是

A、股外侧肌B、臀大肌C、臀中肌、臀小肌D、上臂三角肌E、后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股外侧肌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A对);臀大肌是最常用的注射部位,但有坐骨神经通过,注射范围不如股外侧肌大(B错);臀中肌、臀小肌主要用于仰卧位或者2岁以下婴幼儿(C错);上臂三角肌的肌肉较薄,只可用于小剂量注射(D错);后背肌肉较薄,而且血管、神经丰富,不适合进行肌内注射(E错)。

3、题干:肌内注射应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两点连线的

A、外上1/4处B、外上1/3处C、外上1/2处D、中点处E、下1/2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是臀大肌,用联线法定位臀大肌: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上1/3为注射部位,以避开坐骨神经(B对ACDE错)。

4、题干:患者,女,25岁。近日感疲乏无力,食欲差,有时恶心。前来就诊,医嘱查谷丙转氨酶,护士采集血标本的时间为

A、即刻B、饭前空腹或饭后2小时C、饭后半小时D、晨起空腹时E、睡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谷丙转氨酶是血生化中观察肝功能的指标,如果摄入蛋白质类(如鸡蛋、牛奶、豆类、瘦肉等)会显著升高血液中肝脏生产的转氨酶,造成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空腹检查(D对ABCE错)。

护师考试每年命题趋势外科考点总结

想跟着博傲一年过4科的同学私聊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