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血浊研究血浊证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 [复制链接]

1#

导读:血浊理论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医学、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现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的对疾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全新理论。克服传统中医诊断没有定性定量的缺点,制定血浊证规范的证候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有效地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增强辨证论治的依据,推进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及发展。

欢迎引用本文:

王新陆,王栋先.血浊证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J].天津中医药,,37(5):-.

WANGXinlu,WANGDongxian.Diagnosticcriteriaandcurativeeffectevaluationofbloodturbiditysyndrome[J].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7(5):-.

血浊证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

王新陆,王栋先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美国哲学家库恩说:“任何一个学科有了规范,便是达到成熟的标志。”(《科学革命的结构》)规范就是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或者是一种“标准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为了满足中医学科体系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适应中医药学走向国际的需要,对“血浊证”的临床征象进行描述,建立规范的、统一的血浊证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科学研究、新药研制、中医教学以及国际交流等均属非常必要。

1诊断标准

1.1证候诊断标准的形式

中医药现代化正在加速前进,证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备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