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院成功抢救了一名年轻的脑梗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总共不到两个小时。患者,女,41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10小时入院。患者于10-21日7点20分左右发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动作不协调,伴有口角歪斜,伴有吞咽困难,伴有左侧肢体感觉消失,遂急送我院急诊科,绿通,行头颅CT检查未见出血和占位灶,于9:10予Rt-PA静滴维持1小时,过程顺利,静脉溶栓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神内。既往史有高血压2年,最高血压/?mmHg,平时规律服用安博维mgqd控制血压,平时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入院后化验检查结果自身抗体组:自身抗体二项:抗核抗体(ANA):阳性(1:)。抗心磷脂抗体IgG(定量).7CU.抗心磷脂抗体IgA(定量)59.6CU,强阳;自身抗体组、易栓症B成组、血管炎二项未见异常。颅脑平扫+弥散DWI+血管成像平扫1、右侧叶亚急性脑梗塞。2、左侧半卵圆中心少许腔隙性脑梗塞追问病史其父亲、叔叔均在50岁左右患脑梗死,自己曾出现先兆流产,入院后查血小板低,此次患者脑梗死,血管为右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不排除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狼疮抗凝物质检测、抗β2-糖蛋白1均阳性。APS三阳。
平时,APTT正常。
血常规血小板稍低。TEG正常入院后予静脉溶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改善侧支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等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情况稳定后出院。惊心动魄的分钟。从发病到溶栓总共不到两个小时。,卒中中心,绿通,专业的团队,专业的判断,才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不过这巳是疾病的三级预防。如果我们早一点发现抗磷脂抗体综合症,当高血压碰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动脉血栓的风险会提前10-20年。AP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动脉或(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40%,个别高达70%。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是上肢或下肢深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其他少见的部位有腋静脉、视网膜静脉、肝静脉和颅内静脉窦。动脉血栓形成常见的部位为脑动脉,其他部位如肠系膜动脉、肾动脉、锁骨下动脉和周围动脉也有报道。临床上表现为脑梗死、肾上腺梗死、胃肠道缺血和(或)溃疡、周围动脉阻塞以及“无脉症”。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动脉血栓会引起缺血性坏疽。所以年轻人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应排除APS可能。就像本例年轻女性,但是有高血压病史两年。而且血压控制的不好。如果能早点发现APS,在血压控制的治疗方面规范一些,也许这场意外就不会发生了。在血栓性疾病日益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下,我们的工作就应该是早发现,早预警,早冶疗。就像发现M3就不轻易因为是白血病而放弃一定要追回患者;在vK缺乏未致脑出血严重后果前及时诊断;在血友病患者上手术台前帮他们找到aptt延长的原因;在女人独闯生产*门关时将vWD,DIC挡在门口;在血栓还未形成之前帮他们找到易栓症的致病原因。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工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