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s://m.39.net/pf/a_4603724.html10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首都医科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95岁。
胡亚美院士是我国
小儿血液病学科的创始人
被称为“白血病儿童福音”
她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儿科医学事业
她曾说过:
“没有什么比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更令我感到高兴的了。”
依照她的临终遗愿
她的遗体将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
用于医学研究
“我最快乐的时刻,
是孩子睁开眼睛叫我奶奶的时候。”
我国儿科界一共只有三位院士,医院。
诸福棠院士早已驾鹤西去,今年仙寿岁;
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院士在今年9月25日刚刚庆祝了99周岁的生日。
95岁的胡亚美院士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我国小儿血液病学科的创始人。
10月3日,年龄最小的胡亚美院士去世了。10月7日,胡亚美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曾经有人问她,什么时候最快乐?她笑着说:“我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孩子睁开眼睛叫我一声奶奶的时候。”
向小儿白血病“宣战”
提升相关医疗技术至世界水平
胡亚美院士年4月27日生于北平;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医院主治医师;-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年任首都医科医院院长;年起,任首都医科医院名誉院长;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世纪50年代,胡亚美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她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制定并推广了新型输液疗法,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疾病,特别是对儿童白血病进行了研究。
专攻小儿白血病,胡亚美是受到《北京市至年儿童健康调查报告》这篇报告的影响。报告中写道:
城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已不再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主要是恶性肿瘤。在1至5岁儿童的各种死亡原因之中,恶性肿瘤占第2位;到5至15岁则跃居第1位,其中白血病(即血癌)又占恶性肿瘤的1/3。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国内尚无一例治疗小儿白血病的成功经验报道。
年,儿童白血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胡亚美教授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儿童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经不懈努力终获突破,年,其团队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大幅提高。目前,由胡亚美教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对白血病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那些治疗好的孩子重返社会,遭受到种种偏见。为了消除这些偏见对孩子的影响,她在年创办了白血病康复儿童联谊会。
在这场特别的联欢会上,痊愈的孩子们讲述他们现在的生活,有的人甚至还上了体校;正在同白血病做斗争的在院患儿,受到鼓励,也变得坚强起来。此后,医院几乎每一年都会举办一次白血病儿童康复联欢会,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
学生、同事缅怀:
儿医人的楷模
胡亚美院士一直重视学科发展和科研教学工作,为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发展和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由她参与编撰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这部经典儿科学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作为著名儿科专家,她曾多次前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将国外的先进医学理念引进国内,并积极宣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儿科医学取得的巨大成绩。
执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她像慈母一般关爱年轻一代,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以行立教,把救死扶伤的天职郑重交予学生。
她的学生说,恩师胡亚美在人品上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她带学生时,从来不是说教,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潜移默化。
医院来一个外院的进修大夫,她会亲自给进修医生披上白大褂。“她不仅仅是披件白衣,而是告诉他们:把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的责任,交到了你的手上,你不应该辜负。”
她一辈子视患儿如己出,关心爱护患儿。当白血病患儿生活出现困难时,她无数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病儿,并奔走疾呼,以引起国家对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的高度重视。她的高尚品德如涓涓细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如今,许多人已成为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中流砥柱,将老师的精神继续传承。
“她身体力行一直感染着我们,是我们儿医人的楷模,她温暖的笑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来源:新华社、医院服务号、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丨张琬茜杨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