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之江卒中介入病例讨论middot第十 [复制链接]

1#
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19.html

刘文超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六年余。专长于颅脑外伤、脑脊髓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手术;尤其擅长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微创和介入治疗;长期从事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神经修复的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JournalofNeurosurgery等TOP期刊发表多篇SCI科研论文。

潘剑威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卒中中心副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工作十余年。-医院接受神经介入培训,-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并完成显微神经外科博士后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获浙江大学医学院科研重大贡献奖(论文奖)、年度王忠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在《JounalofNeurosurgery》《JournalofNeuroinflammation》

《AmericanJournalofNeuroradiolog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学术兼职: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创伤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JournalofCerebrovascularDisease》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编委;

《JournalofNeurointernationalSurgery》杂志中文版编委。

患者一般资料

1.患者来XX,男性,55岁,因“反复右侧腰痛6年,加重1月”急诊入我院。入院后泌尿外科检查发现肾结石,手术指征明确,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既往体检MRA发现颈内动脉微小动脉瘤,随访一年未处理,本次泌尿外科术前考虑到动脉瘤有破裂出血风险,家属要求先处理脑动脉瘤。

2.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本院术前DSA评估: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大小3.04*2.86mm,瘤颈2.44mm,瘤顶指向后下方,属于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图1)。

图1患者术前DSA可见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微小动脉瘤,相对宽颈,瘤顶指向后下方。

4.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微小动脉瘤(未破裂);肾结石。

治疗资料

1.手术方案:球囊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

2.材料及药物:6F动脉鞘;6F导引导管(Envoy);0.inch导丝;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0.inch微导丝(TranscendPlatinum);顺应性单腔球囊(Hyperform4*7mm);0.inch球囊微导丝(X-Pedion);弹簧圈(Auxium和Microplex弹簧圈若干);尼莫同针和肝素。

3.手术过程:6F导引导管在0.inch导丝引导下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2上缘水平,行旋转造影,根据3D重建选择合适工作角度。然后通过微导丝将Hyperform4*7mm球囊输送置于瘤颈处,远端在右侧M1段;Echelon10微导管塑形后在微导丝导引下超选至动脉瘤腔内(图2A),球囊缓慢充盈(图2B)。

图2术中分别将Hyperform球囊和弹簧圈微管超选到位(A),然后缓慢充盈球囊(B)。

球囊充盈重建瘤颈后经预置的Echelon10微导管填入第一枚3维弹簧圈,满意成篮(图3A);继续在球囊保护下依次填入数枚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直到动脉瘤完全不显影(图3B),泄去球囊。

图3术中在Hyperform球囊保护下依次填塞弹簧圈(A),达到致密栓塞效果(B)。

术后即刻造影示瘤腔近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栓塞效果满意(图4)。

图4术后DSA提示动脉瘤近致密栓塞,载瘤动脉通畅。

4.术后处理及复查DSA:患者动脉瘤栓塞术后恢复良好,解除动脉瘤破裂风险后转回泌尿外科行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年复查DSA提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未见明显复发或者残留(图5)。

图5术后1年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

总结体会: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一般是指起始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之间的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发病比较常见的位置。该部位毗邻眼动脉、视神经,并靠近前床突等重要解剖结构,解剖位置复杂,暴露困难,手术操作空间小,所以直接显微外科夹闭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较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血管内治疗成为此类动脉瘤的首选方式。

对于该部位的宽颈或者相对宽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难以达到瘤颈的致密栓塞,加上血流动力学的因素,远期随访复发率较高。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弹簧圈突入并保证载瘤动脉通畅;还可以改变瘤颈部血流动力学特征,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促进瘤颈部生物学修复,降低动脉瘤复发风险。但支架的应用需要抗血小板药物,对于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以及不适合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支架技术的替代选择之一。

本例患者属于相对宽颈动脉瘤,患者近期要行输尿管结石手术,不能接受双抗治疗。为了达到满意的栓塞效果,提高栓塞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球囊辅助栓塞技术,又称为球囊再塑形技术,主要的优点有:球囊充盈后可以避免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另外瘤颈重塑,使得成篮更稳定栓塞更致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球囊的充盈能够快速临时止血;另外球囊辅助避免了支架植入,不需要双抗的使用,也降低了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本例手术中,我们在弹簧圈填塞过程中体会到,球囊充盈后有利于瘤腔内微导管的稳定,减少反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球囊无需完全充盈,微导管头也不易插入太深,保证填塞过程中管头的适度摆动和回踢。

但是球囊技术需要阻断血流,操作也较繁琐复杂,增加了潜在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包括血栓事件和出血风险;由于缺乏长期的血流重建作用,球囊技术栓塞的动脉瘤远期复发率可能高于支架辅助。本例患者术后1年未见动脉瘤复发,取得了不亚于支架辅助的满意栓塞效果,说明特殊情况下,通过术前评估,球囊可以作为宽颈动脉瘤支架植入的替代技术之一。

浙大一院神经介入简介

浙大一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是浙江省内最早建立的专门治疗脑与脊髓血管性疾病的微创神经介入中心。近年来科室每年完成介入手术余例,其中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治疗以及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处于省内领先以及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介入中心拥有神经介入导管室2间,神经复合手术室1间;现有6名医生,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并且与急诊科,神经影像科等开展长期密切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疾病治疗的流程,使脑血管患者在中心能得到一站式诊疗。

神经介入手术优点在于:1.体表不留瘢痕:手术仅需1-2mm创口,股动脉手术入路处隐蔽,体表不会留下难看的瘢痕而影响美观。2.微创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尤其适合伴有较多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绝对禁忌证少、损伤轻、痛苦小、危险低。3.复合手术(杂交手术):将神经介入与开放手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复杂的脑血管病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手术风险明显降低。

收治的主要病种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外动脉狭窄、急性脑动脉闭塞、静脉窦血栓形成、脊髓血管畸形等。开展的神经介入手术包括: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性取栓术、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术、慢性血管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术以及颅内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