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们最容易遇到,也最怕遇到的就是血小板问题,然而血小板问题一旦遇到常常都是大问题。最近就遇到了一例,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位同事正在审核结果,一个醒目的危急值映入眼帘,血小板只有15X10*9/L,如图:
患者之前的一次血常规显示PLT:X10*9/L,轻度偏低。今日PLT怎么就突然降到了15X10*9/L?
案例分析
首先我想到的可能是血抽凝了?血小板聚集了?立即找到血样查看血标本是不是凝了,颠倒查看都没有看到肉眼可见的凝块,用竹签挑取也未发现纤维丝。那会不会是血小板聚集呢?涂片可看究竟,于是立即涂片先在低倍镜下扫描海岸线及涂片边缘,看看有没有聚集的血小板。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聚集,但是在涂片体尾交界处发现了许多较大的形似血小板的物质,转油镜证实了一下,果然是大血小板。如图:
这些大血小板很多已经超过了RBC的体积了,有的甚至和WBC差不多大小,难怪仪器会计数不准了,评估了一下,每油镜视野在8-9个大血小板,估计计数大概在80x10*9/L,那么我们来看看用希森美康的荧光通道做一下荧光血小板试试,如图:
荧光血小板显示也只有40x10*9/L,跟我们估计的值还有一定差距,那么最后我们就要检验金标准验证一下了,于是我们立即拿来科室的古董物——PLT稀释液,改良牛鲍计数板充池、沉淀、静置5-10min后,做一个血小板手工计数试试。
血小板计数区域为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PLT数量,计数公式是:血小板数/L=N×5×10×20×=N×10*9/L
患者血小板每个中方格大约12个,最终计数60个左右,标本进行2次计数,且偏差在10%以内[1],取两次计数结果均值报告,我们最终以65x10*9/L发结果,并备注「涂片镜检可见大血小板,该血小板结果为手工计数结果」。
总结
关于大血小板会使计数结果偏低的案例,其实以前也见过不少,只是没想到,这次阻抗法把PLT计数为15x10*9/L,达到危急值的情况。查看患者病例发现患者PLT也是一波三折,最早检测PLT:28x10*9/L,治疗一月后,升至x10*9/L,之后再次降为15x10*9/L。
本次仪器检测为15x10*9/L,涂片镜检、荧光血小板加金标准手工血小板计数发现是大血小板干扰,患者如此多的大血小板,经常干扰我们的检测。
根据诊断标准,当血小板在(20-50)x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低于20x10*9/L时,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x10*9/L时可导致严重出血[2],患者最初血小板15x10*9/L,如果结果准确,肯定会有出血,但是我们发现患者并没有出血迹象,无牙龈出血,无血尿黑便,也无皮肤瘀斑等,所以患者最初的检测结果应该是不够准确的。
患者血小板形态以大血小板为主,大血小板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MDS等。多种疾病可导致大血小板增多,也无特异性,所以唯一不变法则就是当遇到血小板低的患者,涂片镜检或手工计数金标准永远不可更替,即使是有荧光血小板这样的改进方法,有时候也难免会计数不准。
同时,我们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值高低起伏变化多次,因此历史结果有时候也会翻船,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镜检或手工计数就是我们不变的法则。
参考文献

p>1.吴晓曼主编,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8-49.
2.熊立凡,刘成玉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7-6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