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
医生您好,我在怀孕前就被检查出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早上刷牙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现象。怀孕后出血现象较之前变得严重了一些,但也并非血流不止的现象。最近鼻子有点出血,可能与天气干燥也有关系。
我现在想知道的就是,怀孕期间能治疗血小板减少吗?对胎儿是否会产生影响?
医生解答:
对于妊娠期间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怀孕三个月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部分治疗方案,单纯的血小板减少对胎儿影响不大,但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大出血的风险。
对于分娩前血小板数值较低的患者,可以在生产前用激素或丙球冲击治疗,分娩完成后再考虑具体的治疗方案。
而为了规避妊娠期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出血风险,一般建议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女性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待血小板数值提升至安全范围后,再考虑怀孕生子的问题。
关于患者对治疗过程中是否对胎儿有影响,专家的认为短期内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疗效很好,考虑可能引起孕妇肥胖、高血压等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用药后当血小板升高维持在50×10^9/L以上时,开始减量。
如血小板仍小于30×10^9/L,或有出血情况,再重复用药治疗。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输注血小板。多数妊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建议动态观察孕妇临床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变化,加强胎儿监护,无需特殊处理,尽可能等待自然分娩。但如胎儿发育足够成熟,及时分娩是最有效的措施。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时的出血量。在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欢迎加入病友咨询平台——
1
2
3
有不懂的血小板减少病情疑问
点击下方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