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的成分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止血,维护血管壁完整的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的减少常见原因是由于血小板的生成不足、肝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过多以及被稀释等,这些原因都会引起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那当人体的血小板数量较低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严重的情况呢?
一、出血的危害
血小板减少引起鼻出血
血小板减少对身体的最大危害就是引起各种异常出血,出血可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血小板低会出现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大出血等,严重时脊髓或颅内出血,还可能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危及生命。我们要注意,这里的出血可能是没有原因的自发性出血,也可以是外力因素(如外伤、磕碰、便秘、剧烈运动等)作用后出血。
二、全身的危害
血小板低导致患者出现头痛
血小板低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所以,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注意核查是不是血小板低引起的。
三、并发症的危害
血小板低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有转化为再障、白血病等风险,增加治疗上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四、感染的危害
由于一些急性型血小板低患者大多数都是儿童,此时家长护理的不够周到,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感染等情况,而治疗不及时的患者还会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的症状。
五、其他危害
如果长期血小板低得不到救治,会引起黏膜渗血导致便血、咯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出现心肌渗血、心脏黏膜出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黑色素沉着、皮肤过早老化、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输血治疗
所以,如果我们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症,不能不管不顾,应及时就医,依据医嘱治疗和服药。同时,日常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安排,三餐规律并注重营养搭配,多喝些滋补的汤,可以说是神助攻。最后,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拒绝熬夜。这些不仅对血小板减少症有帮助,日常中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血小板减少和其他相关疾病。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和咨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