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非洲猪瘟的类白血病症状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自年非洲猪瘟首发于肯尼亚已经整一百年了,自年8月我们同这场疫情的战争已经进行了接近三年了,至今无理想的可供普及的疫苗,也没有可靠的临床治疗药物,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我们对非瘟有必要重新认识,以重新审视我们走过的路。下面是笔者摘取、整理的有关非洲猪瘟和白血病的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非瘟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一、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引起的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1.临床症状

1.1急性

体温升高(40–42°c),早期白细胞减少,厌食,不愿活动,共济失调,心跳加速,肺水肿,广泛的淋巴组织坏死和出血,皮肤表面整体苍白,有暗红色斑块出现,皮下广泛出血,有时能看到明显的皮疹,大量充血导致的皮肤发紫或青紫的斑点,在四肢、耳朵、胸部、下腹部和会阴部为不规则的紫色。耳部外侧、两边腹侧与脊背、两臀占比较多。初见气喘,流白色粘稠鼻液,随后干咳,至鼻腔出血,大便深褐色至暗红或暗黑色,后期带血外观油亮,小便深*至茶色,量少。最后阶段,可见急促的呼吸,以及肺水肿引起的鼻腔分泌大量带血粘液。有时可能出现鼻部出血,便秘,呕吐,轻度腹泻。有时出现肛门出血,肛门或肛周呈明显感染发炎状,肛门有外凸或外翻现象,偶尔会出现血肿和一些坏死组织。病猪尤其是母猪眼部黑睛普遍发*,眼白部分灰暗,大眼角红肿;病程延长后眼角脓性分泌物明显增多。

1.2亚急性

呈现短期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和多处出血性病变。临床症状包括中度到高度的发烧、腹水、心包积液、多个器官水肿(胆囊或肾脏)、脾肿大,妊娠母猪流产,机体消瘦,皮肤出现溃疡,关节肿大,跛行。

2.剖检症状

2.1急性病变主要部位包括脾脏、淋巴结、肾脏和心脏。脾脏可呈现暗黑色或黑紫色、充血肿大,可达正常的大小的数倍,边缘钝圆,质地易碎,有时可见脾脏被膜下的出血性梗死灶。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出血或呈水肿样,易碎,切面呈类似大理石花纹斑或暗红色血肿样病变。肾脏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有斑点状出血,肾盂也有点状出血,肾髓质肿大。有些病例可见血水样浆液性心包积液。在心内、外膜可见斑状出血。腹腔内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消化道黏膜水肿、出血,喉头黏膜淤血出血或水肿,胃浆膜刷状出血,胃底部瘀血,肝脏和胆囊肿大充血,膀胱浆膜和黏膜斑点状或刷状出血。胸腔积液及胸膜斑点状出血,可见严重肺水肿或肺炎。脑膜、脉络膜、脑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充血。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2.2亚急性的主要病变特征是病猪呈现腹水和全身多脏器的炎症、水肿、积液,如肺部水肿、出血,气管和支气管有粘性泡沫,严重肺泡和间质性肺水肿。心包积液,胆囊及胆管壁特征性水肿,肾包膜内积水和肾脏周边水肿,肾脏出血较急性型更严重。也有见胃壁水肿和肠道水肿,胃、小肠和大肠中过量的凝血或血水。其中胃和肾、颌下腺、咽后、纵膈、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呈现出血、水肿、易碎,及深红色水肿。

二、白血病

白血病是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常进展迅速,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进而由血液携带,向全身各组织、脏器广泛浸润、造成多组织和脏器的破坏。通常可浸润任何器官或部位,特征病变多常见于肝脏、脾脏、肾脏、全身淋巴结、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2.1临床表现

白血病虽急缓有别,但各型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病理症状相类似,多数患者常突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全身骨痛或关节痛,多有皮肤蓝紫瘀斑、鼻、口腔、齿龈出血,严重者可有呕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颅内出血等,并出现进行性贫血,发展极为迅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感染,常见于呼吸道如肺脏、泌尿系统如肾脏膀胱、消化系统如肛周等,严重者可致败血症。贫血外观可见皮肤苍白或*疸等,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鼻腔为最常见。颅内出血、消化系统、呼吸道大出血可致死亡。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其他器官,甲状腺,胰腺,睾丸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皮肤:体表皮肤苍白也可见*疸,常见散在瘀斑或瘀点,常出现淡紫色、蓝紫色、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呈硬性结节,可见结痂、斑块和溃疡等。也可表现为弥散性斑丘疹,肿块,脓疱性、大疱性或剥脱性皮炎等;皮肤病变也可见病*感染、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等。

2、全身淋巴结: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淋巴结呈轻度或中度肿大,不融合,无触痛。

3、口鼻腔

白血病多见口腔粘膜及皮肤浸润,牙龈增生、肿胀、出血、溃疡、坏死等较多见。鼻粘膜侵润导致的鼻塞、嗅觉减退、硬腭溃烂以及咽喉粘膜出血水肿引起窒息等较常见。

4、腹胀,腹部膨大、积水,肝脏和脾脏增大。

5、全身多处感染和出血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患者易发生严重的细菌、病*、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导致败血症或其他并发症。也因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的广泛出血,比如咳血、鼻血不止等。

6、肠道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衰竭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现象,常见胃肠道出血、呕血便血等。

7、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大量白细胞消亡后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远超肾脏正常代谢负荷。常导致高尿酸血症,易发生肾功能衰竭,蛋白尿、血尿等。

8、心肺:严重的白血病患者会有有肺部浸润,常有继发感染,可有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心脏的表现多见于心包的浸润,偶有心肌炎及心力衰竭。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间接导致肺部各种感染。另外白血病细胞对肺部的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细支气管,进而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等。

8、骨骼和关节: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病人常有胸骨下端压痛,其他关节疼痛与肿胀相对多见。

9、眼部表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可浸润眼眶部骨膜,形成绿色瘤(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过氧化酶),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也可直接浸润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10、电解质失衡

因肾损害或肾功能衰竭等原因造成了钠钾钙的代谢混乱,又因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钾。或因白血病细胞破坏使磷释放增多,导致低钙等。治疗时应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三、讨论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和人类白血病在临床症状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或许是其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

3.1现代研究认为非洲猪瘟发病机理是,病*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入侵,进而诱导多种炎症趋化因子在短时间内过量表达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触发巨噬细胞内吞作用,在扁桃体、全身淋巴结与脾脏等脏器进行大量复制并产生大量非中和抗体,通过抑制干扰素与防御素产生、基因变异与重组、抑制被感染细胞的凋亡等的免疫逃避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踪,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而造成免疫系统的整体崩溃,从而继发机体的急性多器官的各种感染如革兰氏阴性菌、病*等造成持续性的菌血症和病*血症等。

3.2有研究认为非洲猪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发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堆积血管引发广泛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多种器官组织的微血管内凝血与破裂,病*性心肌炎与栓塞性大叶性肺炎引发的机体各组织器官严重缺氧,以及高血压引起巨脾症、凝血过量消耗血小板、造成外周大出血等出血性休克,病猪迅速发病与死亡。笔者认为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或许也是比较重要的致死原因。

3.3治疗和预防方面,目前暂无可靠药物,在疫苗研究方面,国内科研机构主要是敲除的*力基因MGF与CD2v两类,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干扰素的分泌,而后者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血管中红细胞的聚集,缓解微血栓的形成。

3.4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中医把白血病归属“温病”“热劳”“虚劳”“血证”等范畴,有关白血病的证候、治法、调护等内容散见于中医诸多书籍中。中医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正气内虚、温热*邪乘虚而入引起的,以热*、血瘀、痰浊互结,人体伤血为基本病机,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案以化疗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为主,如热*炽盛型用清热解*、佐以养阴益气法;气阴亏虚型用养阴益气、佐以清热解*法;气血两虚型用益气补血、佐以温肾法;肝肾阴虚型用滋阴补肾、佐以凉血法等取得较多成功经验。

3.5张洪培,谭亚飞等根据中医温病理论将非洲猪瘟也归为温病范畴,提出按卫气营血辩证的各个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用清热解*、滋阴生津、凉血降火、活血化瘀、益气补虚等组方辨证施治的建议。民间个人和企业的很多组方也在进一步完善中,其中有不少已经申请了专利,养殖一线的广大劳动者则“八仙过海各显奇能”,很多五花八门的措施,比用砒霜、雄*、蟾*,蛇*、蜂*、蝎*等单方中医药的“以*攻*”疗法等,在非瘟治疗中也得到了初步试用。尽管还没有可靠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但很多合理、因地制宜的防控技术,比如温病理论指导的中草药组方治疗,已初具成效,在保健预防和疾病治疗以及预后阶段都明显具有优势。

3.6中医提倡“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同现代疫病防控提倡的的扑杀,杀灭,净化等手段不尽相同,目前疫情流行呈常态化,传染源多样,变异*株临床症状不典型、病*隐蔽性强等特点。我们过去所掌握的认知,手段,技术,体系在非瘟疫情来临后变得不堪一击,唯有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一途。但是当生物安全措施做到了极致,却依旧难逃厄运,拔牙拔到光的时候,有些人就会产生迷茫、无助,甚至绝望。对此我们应坚定必胜的信心和打持久战的决心,并我们之前走过的路进行回顾与反思。

四、思考

1.非瘟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是否存在?有无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2.我国现行的规模化、工业化的养殖模式以及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兽医培养体系能否应对这场持久战?

3.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它是不是我们抵抗非瘟疫情的最后的和唯一的屏障?

4.鉴于中医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如何发挥传统医学在非瘟持久战中的作用?

5.鉴于外引肉种鸡的白血病问题,生猪外来引种有没有必要做更深更细的研究?

6.三年来出台的多种举措哪些是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的?有哪些是有待改进的?

五、后记

有研究认为,牛白血病病*可感染牛白细胞,并将其DNA整合纳入感染牛白细胞DNA基因组,从而使其能够相当有效地逃避感染牛免疫系统攻击而存活,并且不间断地复制。在人的白血病诸多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占40%,病*感染占30%,这不得不令我们对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初期的特殊发病形态有所思考。

在疫苗和特效药没有从天而降之前,生物安全防控+中医保健预防+中西医系统治疗不失为一个可行方法,这可能是第二阶段我们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早在疫情初期,一批扎实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兽医从业人员,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且渐行渐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医理论必将像非典和新冠一样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甚至畜牧兽医行业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