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特rdquo域争锋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
文章来源于国家中心共建单位医院,作者石蕊康建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血栓性微血管病,以体内血小板聚集,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片为特征。箭头所指为红细胞碎片来源:NEnglJMed年Moschcowitz报道了首例患者,年Amorosi和Vltman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称为TTP三联征,如果伴发热及肾脏损害,则称为TTP五联征。TTP作为一种临床罕见性疾病,其发病率仅为3.7/万,但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TTP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患者体内缺乏一种酶,年被发现并克隆命名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功能与TTP作用机制

TTP发病原因根据诱发因素是否明确及能否检测到ADAMTS13自身抗体,可分为遗传性TTP及获得性TTP(继发性TTP及特发性TTP)。现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p>女性49岁,年5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针刺样头痛伴乏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上肢及下肢可见大片瘀斑,无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无腹痛、腹泻,无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自行口服卡马西平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3×/L,白细胞计数正常,未予任何治疗。

后因不明原因出现意识朦胧及短暂意识不清,于6月8日医院,当时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6×/L,血红蛋白浓度:69g/L,血小板数:14×/L;血肌酐:59.18umol/L,间接胆红素:40.45umol/L,乳酸脱氢酶:4U/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占:10.26%;Coombs试验阴性;因血小板明显减少给予1单位血小板输注,输注后患者意识逐渐陷入嗜睡至浅昏迷状态,头颅CT及头颅核磁检查均正常。骨髓及外周血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碎片,ADAMTS13活性检测5%,诊断为TTP。当时主要治疗:给予血浆置换(血浆分离器法)共16次,ml/次,1次/日;利妥昔单抗(美罗华)mg/次,1次/周;甲泼尼龙mg/日,连续7天。治疗过程中患者间断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神经症状,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持续低于10×/L,出血倾向无好转,ADAMTS13活性检测仍为5%。

年6月30日上午10时由外院转入我科。入院后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8.27×/L,血红蛋白浓度:74g/L,血小板数:10×/L。意识处于嗜睡状态,当日下午给予血浆置换(血细胞分离机)1次,循环血浆ml。血浆置换后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7g/L,血小板46×/L。置换后第2天复查:乳酸脱氢酶:U/L,间接胆红素:26.7umol/L,网织红细胞:0.,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可正确回答问题。随后隔天给予血浆置换一次,ml/次,共四次,美罗华mg输注1次,血小板逐渐上升,停用激素。7月21日患者出院当天复查血小板×/L,血红蛋白92g/L,间接胆红素10U/L,网织红细胞正常。复查ADAMTS13活性检测13.1%(院外),外周血涂片仍可见红细胞碎片。出院后患者于门诊监测血常规2次/周,血象处于正常范围,无特殊症状体征。从该例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及体会:

A:正常ADAMTS13活跃作用;B:ADAMTS13缺失来源:NEnglJMed

1、血浆置换为治疗TTP首选方法,但同样是血浆体外过滤及循环,肾内科血浆置换与血细胞分离机血浆置换可能不完全相同,或有根本性区别。如果多次血浆置换效果不好时要考虑更换机器,以免延误病情。

2、对于血小板减少,不能排除TTP时,血小板输注属于禁忌。除非出现致命性出血及颅内出血,否则输注血小板后会使患者症状加重。

3、由于该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ADAMTS13抗体检测结果:28.83U/ml,相关检查均未找到明确病因,诊断为特发性TTP。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测虽已基本接近正常,但ADAMTS13检测结果仍为13%,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对于该类患者ADAMTS13抗体的持续阳性导致TTP复发风险极高,院外需持续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等,血浆置换及其它治疗仍应予考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临床较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不仅增加出血风险,还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为改善广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年9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了新版《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其中推荐的CIT治疗策略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当前,三生制药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特比澳是被批准用于CIT治疗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药物,其应用惠及了广大肿瘤患者。

为持续推动肿瘤合理用药、更进一步传递CIT临床规范处理策略,搭建医师之间互动分享、经验借鉴、学术探讨之桥,年度CSCO携手三生制药举办的“‘特’域争锋‘澳’然新声”CIT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秀“乘风破浪”而来。至今,各地区青年医生们历经区域内海选赛、区间赛及半决赛的层层选拔、激烈角逐,终站在了总决赛“战场”,“‘特’域争锋‘澳’然新声”CIT中青年医师病例演讲秀总决赛于9月14日举办,正式为本届赛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决赛医院李进教授、医院梁*教授、医院于丁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担任主席。总决赛伊始,四位主席均肯定了病例比赛的意义、为选手们送上了祝福,四位主席还不约而同指出,CIT的管理对于肿瘤治疗有重要意义,其规范化全程管理是重要的临床课题,而中青年医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是临床最好的力量,因而也衷心希望大家通过积极地交流、互相促进,为CIT规范化全程管理贡献宝贵经验。

本文将总决赛精彩病例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参赛病例精彩回顾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