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7379.html前言
白细胞、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给予对症的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治疗后,骨髓抑制的情况会逐渐恢复。但是如果同时使用预防粒缺诱发感染的抗菌药物,是否会影响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治疗效果呢?现从如下的案例出发,探讨抗菌药物对患者化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存在的影响,供大家学习参考。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2岁,体表面积1.46m2,诊断为右肺上叶腺癌(cT4N3M0,IIIC期),为行第2周期化疗于-11-30入院。
患者无其他合并病症,带有CVC中央静脉置管。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结果未见异常指标。排除化疗禁忌于-12-3进行第2周期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mg/m2ivgttd1+顺铂75mg/mmgivgttd1~2+顺铂75mg/m2d1~d3,q21。
详细记录
-12-10即化疗后第7日,患者未见明显的消化道反应,自感乏力,不能自由活动。复查血常规结果:WBC1.30×/L,N1.01×/L,III度骨髓抑制,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结果正常。
患者目前存在骨髓抑制的情况,立即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进行对症处理,密切监护血常规结果。
-12-13即化疗后第10日,患者未见明显的消化道反应,自感乏力,不能自由活动。复查血常规结果:WBC0.32×/L,N0.19×/L,PLT17×/L,IV度骨髓抑制,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结果正常,血栓弹力图结果正常。
患者骨髓抑制继续加重,继续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同时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提升血小板,密切监护血常规结果。医生考虑到患者有粒缺感染的风险,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预防粒缺感染的治疗。
-12-17即化疗后第14日,患者未见明显的消化道反应,自感乏力有所减轻。复查血常规结果:WBC7×/L,N6.48×/L,PLT14×/L,血小板属于IV度骨髓抑制,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结果正常。
患者血小板的数值没有提升,请临床药师会诊。
左右滑动查看
表1患者12-10~12-17阶段主要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
临床药师将12-10~12-17患者血小板数值的变化情况绘制了趋势图,并将此时间段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梳理。
图1患者两次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变化趋势与用药情况
一般来讲,血小板的半衰期约为7~14天,化疗后血小板数值减少的大致时间规律为:在化疗后2周左右降低至最低点,停留时间较短,随后慢慢恢复。
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后第8日(11-18)血小板下降到最低点,立即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2日后血小板就逐渐回升。第2周期化疗后第4日(12-7)复查血小板开始呈下降趋势,从在正常范围持续下降到12-13(化疗后第10日)复查的17×/L。2次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趋势均符合血小板在化疗后下降的大致时间规律。
12-13患者血小板降到了最低点,机体自身会加速生成新的血小板,同时加用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数值应该会慢慢回升(第1周期化疗后,使用升血小板药物2日,血小板就出现了大幅度回升)。然而实际情况是,从12-13加用升血小板药物至12-17期间,血小板数值一直在最低点左右徘徊。
12日血栓弹力图结果正常,排除了血小板功能异常。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说明书和文献研究中均未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报道发表。12-13~12-17期间除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的药物外,只加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该药是抗菌药物中极易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发生率≥1/10,因此怀疑患者目前血小板一直升不起来与加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
患者目前白细胞和粒细胞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解除了粒缺引起发热和感染的风险,因此药师建议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继续升血小板治疗。建议被采纳。
-12-19PLT42×/L,-12-22PLT81×/L。鉴于患者血小板的数值已经升高了50个单位,药师建议停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继续密切监测血常规指标。-12-25PLT×/L,恢复至正常范围。
事后,药师整理了以上病例涉及的知识点。
01
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说明书[1]中,将该药可能引起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定义为很常见,发生率≥1/10。
多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