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充满了偶然性,可以说假如将进化史重演一次,我们就无法出现了。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说明即使我们产自同源,都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却在途中发生了各种变异。这种变异使得最为相似的双胞胎之间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而掌握遗传密码的就是我们细胞核当中的染色体,我们的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之上。不过男女的染色体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都知道男性的染色体是XY,女性是XX,这细微的差别决定“性别”的产生。那么这个世界上既然存在染色体为XX的女性,怎么会没有随机组合出染色体是YY的人呢?如果有的话,那么染色体为YY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特殊的“Y染色体”
我们都知道,夫妻双方孕育后代,决定后代性别的人必然是男性。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是相同的,并不具备决定性别的功能,真正决定孩子性别的是男性的Y染色体。那么Y染色体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从染色体的形状示意图来看,可以明显看出Y染色体又短又小,长度约为60Mb。根据研究发现Y染色体的功能虽然很多,但是基因的含量很少,并且这之中存在重复及扩增的序列,导致序列测定的难度骤升。Y染色体与X染色体相比,其长度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不过这里特指人体内的这两类染色体。像木瓜这类植物当中,Y染色体的个头反而大于X染色体。
Y染色体虽然短小,但是功能性极强。生物学家通过上时间的研究发现,Y染色体在人体技能的各个方面都会有表达,比如说在牙齿的大小、睾丸内的特异基因、精子发生的相关基因等方面都有体现。所以Y染色体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它决定了不少性状。
那么既然男性的染色体是XY,女性的染色体是YY,那么有可能会自然孕育出YY染色体的人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决定性别概率的是男性的Y染色体,而女性并无Y染色体,所以在分裂当中是无法凭空出现YY染色体的。
并且在描述Y染色体特性当中,我们提到了Y染色体当中携带的基因很少,因此它是需要依靠X染色体才能存活的。可以说没有X染色体的细胞必然会死亡,根本不会发展成“人”。或许有一些实验方法可以将男性染色体第二次减数分裂中的单体移动到同一位置,致使YY染色体产生,但是想将之培育成人是不可能的。
简言之,如果想要不通过人工干预,自然孕育出YY染色体的人是不可能的。除非哪一天可以实现两个男性结合生子,而这一假设条件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所以探讨它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掌握遗传密码的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掌握遗传信息的载体实际上是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DNA存在的特殊形式,这一结构看起来是“线状”的,周围分布着蛋白质。需要注意的是,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是可见的。此外,染色体可以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常染色体,另一类则是性染色体。
正常的人体细胞当中含有23对染色体,这当中22对都是常染色体,仅有1对是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很明显性染色体决定了我们的性别。生殖细胞当中,Y染色体只存在于Y精子当中,这是精子的重要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拥有Y染色体的男性生来就比女性高贵,并且指出Y染色体从诞生之初就十分特殊。这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多年的研究来看这两个染色体本就属于“同源”。
王金发主编的《英汉细胞生物学词典》中指出:“成对的染色体,它们含有相同的线性基因顺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易于配对联合。二倍体细胞核内成对染色体中的2条染色体(父本和母本染色体)就是同源的。”
自然界当中有三种染色性别决定系统,人类和常见哺乳动物属于雄异配型,鸟类和蛇类则属于雌异配型,至于苔藓类植物是属于单倍体世代性别决定系统。能够看出,虽然系统类别各有不同,但是特殊的性染色体确实在生物繁衍和进化当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
染色体这一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vonWaldeyer-Hartz,在年时才被正式命名为染色体。这之后人们展开了对染色体的一系列研究,研究成果颇丰。
比如在年时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杂交实验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关于遗传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人们慢慢揭开。而年时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成果更是在学界引起了激烈讨论,他们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发现。
Y染色体为什么进化的越来越短?
许多人在看了X、Y染色体的对比图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它们两“本是同根生”,却差异如此巨大。这就要从Y染色体的诞生和进化开始说起了,只能说是岁月将它打磨成了如今这般“沧桑”的模样。
根据可以查阅的的文献显示,Y染色体的诞生时间大约在3亿年以前,刚诞生的它和X染色体差别不大,当中也携带着满满的基因。不过现实的限制使得它受外界影响很严重,这种限制源于“男性生殖器外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Y染色体的DNA复制次数大幅度增加,与女性的卵细胞相比大概多了倍。此外,我们都知道“精子”的数量很多,所以竞争是必然存在的。而竞争使其进化,恶劣的竞争环境使得Y染色体的演化速度非常快。
Y染色体越变越短就是因为演化过快,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SRY重要基因,Y染色体不断加快自己的演化速度。
科学家指出到最后甚至达到了每一代人中都有l%男人的Y染色体会产生基因变异。每万年中要丢失5个基因,以至于到今天。Y染色体DNA区域分成2个实体。事实上仅仅剩下7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这种演化速度使得人们不由得担心,未来它会不会直接把自己给“减没了”。更有人提出,Y染色体的消失是否标志着男性的消失和有性繁殖的消失的问题。诚然,Y染色体的退化速度确实非常快,但是即使它消失了,也不会意味着男性和有性繁殖的消失,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生物学家早就在鼠科类生物身上发现了这一点,像日本刺鼠、土*鼹形田鼠等啮齿目动物,已经完全丧失了Y染色体。但是它们的其它染色体接管了原来Y染色体的工作,尤其是跟SRY基因相关的功能。
所以科学家表示,Y染色体的退化和消失并不能标志男性的终结,人体内会出现代替Y染色体的新型染色体。按照退化速度的估计,人类的新性别决定系统将会在万年后出现。不过假设题目中所说的YY染色体人真的存在,那么Y染色体的消亡无疑就代表着这类人也会死亡。
染色体异变的疾病
X、Y染色体各自掌握着不同的功能,因此不论是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病症。
比如说X染色体,它虽然十分保守,在多年的演化过程中也并未表现的十分激进,但其身上携带的大量基因使得它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常见的X染色体异变遗传病症有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症、血小板减少症、佝偻病、甲型血友病等等。不难看出,X染色体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提现到人体的机能上,它的表现相较于Y染色体更加直白,同时对人的影响也要相对严重一些。
而Y染色体最重要的基因就是SRY了,这一基因有时也叫睾丸决定因子,是决定雄性发育的基础和关键。假如Y染色体的SRY基因发生了异变,那么就会让原始性腺转化为卵巢,这就是双性人。不少研究数据显示,这类人本来是男性却拥有女性的生殖器官,可以判定拥有严重的基因缺陷。
此外,Y染色体的变异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的临床研究分析数据显示,因为不育参检的例男性患者当中,Y染色体异常核型有例,占比12.98%。其中XXY染色体的出现频率很高,拥有这类染色体的男性一般身型高大健壮,只有极少数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因此医生认为XXY染色体产生的原因在于其父亲的精子减数分裂失误。
基因编辑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医学进步速度也十分惊人,近年来“克隆”实验的成功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基因编辑的可能性。可以说,不少人早就对基因编辑这件事情跃跃欲试了,但是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一直限制着这种实验。因此不少科学家大多数时间都在动物身上实行基因编辑的实验,对于人类的基因编辑实验虽然好奇,但不敢轻举妄动。
在年11月26日时,则爆出了这样一则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南方科技大学的某位教授对一对双胞胎的基因进行了编辑修改,使得她们可以天然抵抗艾滋病病*。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基因编辑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很难说这一对婴儿长大成人之后结婚生子,对其后代的基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早在年时就颁布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这当中明令禁止以生殖目的编辑人类胚胎的基因。可见,基因编辑虽然可以实行,但是其中尚且存在许多威胁,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知道改变一个基因会对后代造成什么影响,这种结果是没有预见性的。假如为了一己之私进行基因编辑实验,而实验结果在代代延续当中影响了整个人类进化的进程,那么单单是判刑坐牢,显然是无法弥补这一错误的。